原创 三国最憋屈的死法!三国名将陆逊竟因一句话惨死,孙权都后悔了!
创始人
2025-09-22 21:02:21
0

《——【·前言·】——》

公元245年3月19日,东吴丞相陆逊死了,死因不是战场厮杀,不是疾病缠身,这个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的名将,最终死在一句话上。

孙权后来见到陆逊儿子时痛哭流涕:"朕听信谗言与汝父失和,真是辜负了你!"

功高盖世的"社稷之臣"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183年出生于吴郡吴县,今天的苏州。

陆家在江东是响当当的大族,祖上陆康做过庐江太守,叔父陆绩当过郁林太守,族中人才辈出,在东吴政权中枝繁叶茂。

陆逊幼年丧父,跟着从祖父陆康生活,196年,袁术派孙策攻打庐江,陆康死守两年,最终因缺粮败北。陆氏宗族损失过半。

陆康临死前做了个决定,把幼子陆绩和从孙陆逊送回吴郡,这个决定救了陆逊一命。

203年,21岁的陆逊投靠孙权,从东西曹令史做起。

三场改变历史的胜仗

巧夺荆州

219年,关羽北攻樊城,后方空虚,吕蒙装病回建业,路过芜湖时,37岁的陆逊前去拜访。

陆逊对吕蒙说:"关羽这人骄横自大,目中无人,现在立了大功,更加狂妄,听说你病了,肯定放松警惕,这是好机会。"

吕蒙表面敷衍,心里认同,回到建业后,向孙权推荐陆逊:"此人考虑深远,能担重任,关键是名声不大,关羽不会防备。"

孙权立即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陆逊到任后,写信给关羽,字里行间全是恭维,关羽果然中计,把荆州守军大部分调往樊城。

十一月,东吴突然发动攻击,陆逊与吕蒙分兵并进,迅速占领公安、南郡。陆逊一路攻破房陵、南乡,切断关羽退路。

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首。

夷陵大火

221年,刘备称帝,七月,亲率大军东征,要为关羽报仇。

孙权派人求和,刘备不理,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刘备。

诸将不服,陆逊才40岁,资历浅,面对刘备这样的老将,心里没底。

刘备连营数百里,从巫峡到夷陵,派张南围攻夷道的孙桓,诸将请求陆逊救援。

陆逊拒绝:"孙桓城坚粮足,无须担心,等我计谋施展,围自然解。"

刘备多次挑战,陆逊坚守不出,部下怨声载道,认为陆逊怯战。

六月,天气炎热,蜀军疲惫,在密林扎营避暑,陆逊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下令全军火攻。

一夜之间,连营七百里化为火海,刘备狼狈逃到白帝城,一年后病死。

石亭完胜

228年,魏国大司马曹休率十万大军伐吴。

孙权赐陆逊黄钺,督朱桓、全琮等九万人迎战,出征时,孙权亲自执鞭扶陆逊上马,百官跪送。

石亭一战,陆逊大败曹休,斩获万余,缴获车乘万辆,曹休羞愤而死。

此后二十多年,曹魏不敢主动南下。

229年孙权称帝,陆逊功勋卓著,被任命为上大将军、右都护。

孙权特意为陆逊设立"上大将军"这个职位,地位超过三公。

244年,陆逊升任丞相,总领三公事务。

陈寿修《三国志》时,单独为两个人立传,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陆逊。

孙权曾对陆逊说:"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

陆逊统领东吴军政二十余年,威震华夏,被誉为"社稷之臣"。

埋下祸根的君臣裂痕

陆逊风光背后,隐藏着危机。

孙陆两家有血仇,当年袁术派孙策攻庐江,陆康战死,陆氏宗族损失过半,孙策是凶手之一。

204年,孙权为拉拢陆家,把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这门婚事看似化解恩怨,实际埋下隐患。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孙策的儿子们只封侯爵,孙权自己的儿子都是王爵。

陆逊是孙策女婿,孙权对孙策一脉的打压,陆逊看在眼里。

江东有四大家族:顾、陆、朱、张。

孙家原本是草根,孙坚的父亲只是个瓜农,靠乱世崛起。

陆家不同,世代在江东扎根,门第显赫,陆逊的族子陆凯、陆胤,外甥顾谭、顾承,姻亲姚信,都在朝中身居要职。

陆逊本人更是权倾朝野,军事上,连败蜀魏两国,政治上,统领半壁江山。

孙权心里清楚,陆逊威望太高,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史书记载孙权"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

年老的皇帝,对功臣的猜忌越来越重。

226年,陆逊上疏批评孙权:"施德缓行",指责孙权"重用奸佞小臣,以致堵塞言路"。

孙权当时还能容忍,甚至做出让步。

时间一长,分歧越来越明显。

陆逊信奉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孙权崇尚法家,偏向严刑峻法。

两人治国理念根本不同。

陆逊代表江东士族利益,希望休养生息,孙权需要开疆拓土,证明孙家统治合法性。

矛盾在积累,等待爆发的契机。

致命的"一句话"

241年,太子孙登病死。

孙登是孙权精心培养的接班人,从小聘请张昭父子教授《汉书》,长期让陆逊在身边辅导。

孙登死后,储位空虚。

242年,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几个月后,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

问题来了。孙权对孙霸"宠爱崇特,与和无殊",兄弟二人"同宫室,礼秩未分"。

大臣们看不下去了,纷纷进言:"太子、国王上下有序,礼秩宜异。"

孙权这才让两人分宫而居,孙和地位突然尊贵,孙霸一落千丈。

孙霸心里不平衡,凭什么哥哥能当太子,自己只能当王,于是广交宾客,暗中较劲。

朝廷分成两派,太子党和鲁王党。

太子党以江东士族为主:顾谭、顾承、朱据、张承、陆胤等。

鲁王党以淮泗集团为主:全琮、步骘、吕岱、孙峻等。

孙权的女儿孙鲁班从中挑拨,她先嫁周瑜之子周循,周循死后改嫁全琮,成了全家的人。

孙鲁班恨太子生母王夫人,不断在孙权面前进谗言。

说孙和去王夫人娘家"谋大事",说孙权生病时,王夫人"有喜色",孙权大怒,王夫人忧愁而死,孙和地位动摇。

陆逊本来远离朝堂,镇守武昌,对储位之争保持中立,族子陆胤要回武昌,临行前与太子辞别。

孙和故意不见,暗中上了陆胤的车,请陆胤转告陆逊,希望陆逊为自己说情。

陆逊面临选择,以他的地位和威望,一旦表态,必然影响局势。

陆逊想了很久,最终决定上疏。

"太子正统,已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

这就是那句"致命的话"。

在孙权看来,陆逊公开支持太子,就是承认自己与江东士族的关系。

这是孙权无法容忍的。

最憋屈的死法

孙权见朝廷"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决定下狠手,顾雍之子顾谭、顾承被流放交州,死在异乡。

骠骑将军朱据、张昭之子张承被赐死,太子太傅吾粲下狱处死,陆逊的族子陆胤下狱。

孙权没有直接处死陆逊,开始"累遣中使责让",一波接一波的使者,带着孙权的谴责。

"你为什么打听宫中机密?"

"你为什么参与储位之争?"

"你想做什么?"

陆逊一生谨慎,从不越雷池半步,现在被说成打听宫中机密,参与夺嫡,心中愤懑难平。

244年起,孙权的责备越来越频繁。

陆逊本就年老体衰,精神打击下,身体每况愈下,245年3月19日,陆逊病死在武昌。终年63岁。

《三国志》记载:"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

一代名将,竟然死在几句话上。

陆逊死后,孙权派人拿出杨竺告发陆逊的20条罪状,找陆逊儿子陆抗核实。

可见孙权对陆逊的猜忌,连死都不能释怀。

几年后,孙权见到陆抗,忽然痛哭流涕:"朕听信谗言与汝父失和,真是辜负了你!"

250年,孙权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二宫之争以两败俱伤告终,陆逊的死,成了这场政治斗争中最大的悲剧。

陆逊死后不久,东吴开始衰落,失去"社稷之臣"的东吴,再无力与魏蜀抗衡。

280年,西晋灭吴,孙权一手建立的政权,最终覆灭。

陆逊的死法,确实憋屈。

一句为国为民的忠言,却成了催命符。

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死在君主的猜忌下。

这不是陆逊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权力斗争永恒的悲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唱响时代乐章 展示银龄风采——... 近日,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首届中国银龄合唱周活动在武汉盛大启幕,来...
2025大学生AI艺术季开幕 ...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9月22日,2025大学生AI艺术季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大足石刻北山第136窟卸下“铁... 9月22日上午,大足石刻北山石刻景区发生了一个细微却意义深远的变化:第136窟的铁质大门被拆除,换上...
原创 历... 三国时期,赵子龙怀抱着幼小的刘禅,在长板坡七进七出,奋勇杀敌,让敌军闻风丧胆,彻底震慑,因而一战成名...
原创 如... 得益于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的精湛笔法,项羽这个角色被塑造成了一个英勇而悲壮的英雄形象。许多人因此将...
原创 当... 当赫鲁晓夫突然下台时,中国似乎嗅到了中苏关系可能缓和的曙光。毛主席深谙政治博弈之道,善于审时度势,于...
原创 梁... 梁山上的排名,往往让人感到颇为疑惑。有些英雄虽然能力出众,战功赫赫,却依旧名列较低的地煞之位,而另一...
原创 1... 有这样一支坚韧的队伍,他们在东北地区与日军抗争了长达14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成功地牵制了日本关东军...
领悟领导智慧 践行管理艺术——... 领悟领导智慧 践行管理艺术 ——聆听汪志广老师《领导思维与工作方法》讲座后记 原创作者宋洪伟(山东泰...
证监会主席吴清:今年8月,A股... 极目新闻记者 曹雪娇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