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中国传统史学的视角(包括“二十五史”和《通鉴》)来看,清朝的268年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赞颂的一个朝代。
在军事成就方面,清朝不仅开疆拓土,四面八方扩展领土,其国土的广袤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也是空前绝后的。在乾隆时期,东南亚的“香料群岛”(现今印尼东端)中,一些小国如苏禄(Sulu)等在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海盗的威逼下感到恐惧,纷纷向北京上表,恳求纳入大清的藩属体系。而乾隆皇帝对此也下了诏书,表示“险远不许”,展现了与西方及日本当时帝国主义侵略风格的鲜明对比。
谈及治国理政,清初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朝代,长达130余年(1662-1795)的国泰民安,表明了制度的正常运行和政治的高效治理,堪称“自三代以来未见如此繁盛”。清朝实际上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设立全国性“徭役制”的朝代。在政府对人民的剥削程度方面,清朝可谓是最为宽松的一个时期。
从经济方面来看,康雍乾三朝时期,人口剧增、民生丰饶,经济发展在当时的世界舞台上丝毫不逊色于欧洲。直至鸦片战争(1839-1842)之前,我们的一位资本家伍敦元(1769-1843),作为广州十三行的主要东家之一,其个人财富据美商评估,竟然比与他同时代的美国财阀巨头约翰·亚斯特(1763-1848)要多出好几倍。值得一提的是,亚斯特的财团不仅是纽约市最早、最大、最奢华的“华尔道夫大饭店”的拥有者,李鸿章在1896年访美时就下榻于此,而亚斯特本身的致富之路也是由对华皮货贸易起步的。
在学术文化方面,中国在当时更是独树一帜。乾隆皇帝在美国革命时期于北京设立了“馆”,进行《四库全书》的编纂。我们现在所知,这部在他统治时期经历多次“毁”与“再毁”的巨著,其存世文卷的价值,可谓超越了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书籍的总和!
可以说,诸如此类的成就还有许多,实不必一一列举。因此,作为我国封建帝制的最终一朝,清朝绝对不应被小觑。然而,近百年来,它却遭受到中外史学家的严厉批评和误解,实在是一种不公正的历史现象。
究其缘由,到了晚清时期,政权更迭的周期已经来临,国家濒临崩溃,所有的法典和制度几乎处于瘫痪状态,这已经是人力所无法挽救的局面。内有忧患,外有威胁,国家在短时间内屡屡遭到重创。
因此,作为历史上最后的一个朝代,清朝在逐渐沉没于历史长河之后,也便成为了人们随意评价和声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