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中,我们提到嫪毐因企图谋反,被刚刚开始亲政的秦始皇嬴政严厉诛杀。那接下来,太后赵姬和吕不韦的命运又将如何呢?这个问题同样充满了戏剧性和历史的纠葛。
根据《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记载,秦始皇嬴政在处理此事时,派遣了专门的官员来调查。嫪毐当初以宦官的身份潜入太后赵姬的宫中,背后究竟是谁在暗中操控这一切?谁是幕后黑手,如何将嫪毐送入太后宫中,成为谜团中的焦点。按照当时的高压政策,负责调查的官员不可能轻易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们要全力揭开真相。
调查结果表明,丞相吕不韦与太后赵姬的关系不容忽视。吕不韦将自己的门客嫪毐伪装成宦官,秘密送入赵姬宫中,为其提供与太后亲近的机会。嫪毐因此迅速上位,甚至开始谋求更大的权力,并试图通过与赵姬的关系,挑战秦始皇的统治。嫪毐不仅在宫中积攒了极大的权势,还生下了两位可能威胁秦始皇王位的儿子。这一切无疑成为秦始皇的心头大患,他认为自己是在养虎为患。
面对嫪毐的叛逆行为,秦始皇嬴政内心充满了愤怒与屈辱,情感极为复杂。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如同《资治通鉴》中所写,秦始皇用车裂之刑将嫪毐一家处死,并将两个年幼的弟弟活活打死,令整个秦国震动。至于自己的母亲赵姬,尽管他可能仍残存一丝母子情深,但最终也只能将她囚禁于雍城的萯阳宫。对赵姬的软禁,似乎寓意着一种“面对祖宗,反省过错”的安排。
此时,秦始皇的冷酷手段激起了朝野的不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孝道被看得至关重要,而囚禁母亲的举动,显然触及了“逆天行事”的禁忌。秦始皇下令,任何敢于为太后赵姬辩解或劝谏的人,都将面临残酷的死刑,甚至被斩去四肢,堆放在宫殿台阶前示众。尽管这一命令威胁重重,但在极度崇敬孝道的氛围下,仍有勇士敢于直言进谏,其中齐国的茅焦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资治通鉴》详细记载了茅焦的劝谏过程。当茅焦向秦始皇呈上劝谏书后,秦始皇派使者回复他,让他亲眼看看那些因太后之事进谏而死的人,以此来威胁他。茅焦则不惧威胁,他回应使者说:“天上有二十八颗星座,你已经杀了二十七个,我就是那个第28颗星,怕死的话我就不会来劝谏你。”当他的话传到秦始皇耳中时,秦始皇愤怒异常,认为茅焦这是故意挑衅自己,便命令将茅焦召入宫中,并准备了开水锅,打算以极刑处置他。
然而,面对茅焦的从容不迫,秦始皇的怒火似乎逐渐被平息了。茅焦进入宫殿后,面对怒气冲天的秦始皇,他依旧镇定自若,行礼后便不紧不慢地说道:“长寿的人不忌讳谈论自己的死亡;国家的领导者,不会忌讳讨论国家的兴衰败亡。一个人的生死长短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决定权在领导者手中。”他用这样的话语,引起了秦始皇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秦始皇或许感到愤怒,但也意识到国家的未来不仅仅关乎自己的个人感情,更关系到秦国的长治久安。
茅焦的直言不讳令秦始皇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导致国家未来的动荡,这一番话似乎如醍醐灌顶般让秦始皇恍若大悟。最终,秦始皇决定暂时放下自己的愤怒,赦免了茅焦,并让他穿上衣服。他还为茅焦加官进爵,任命他为上卿。这一举动,不仅是对茅焦勇敢劝谏的奖励,也体现了秦始皇深知人才的重要。
由于茅焦的冒死直谏,赵姬最终没有落得凄惨的结局。她被软禁在雍城一段时间后,最终由秦始皇亲自带人将她接回咸阳,并安排她继续住在甘泉宫中,算是善待了她一生。赵姬直活到公元前228年,才去世,结束了她一个传奇女性的故事。
茅焦的忠诚与勇敢为后人所铭记,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赞叹他:“千年惟茅焦,世亦贵其胆。不解此微言,脱衣徒勇敢。”唐代文学家元稹则说:“茅焦脱衣谏,先生无一言。”茅焦的故事至今激励人们勇敢直言,敢于为真理与公义冒死争辩。如果没有他的冒死劝谏,赵姬的命运可能会截然不同,甚至可能会有更为悲惨的结局。
好,今天的故事到此为止。下篇将继续讲述吕不韦的传奇商人生涯及他最终的结局,敬请期待!喜欢的朋友请关注、点赞、评论并转发,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