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7年的某一天,霍嬗四岁,正跪在父亲霍去病的灵前痛哭。那一天,他哭得撕心裂肺,因自己刚刚才得知,父亲永远离开了他。霍去病不久前还在征战沙场,而霍嬗此时才第一次与他见面,时间如此短暂,竟成了永别。此刻,满朝文武都在低声议论,大家都知道霍去病未曾娶妻,那么,这个忽然出现的儿子又该从何而来?
元狩四年的春天,长安城外的校场热气腾腾,尘土飞扬。22岁的霍去病正站在他的汗血宝马旁,手拍马脖,马鞍上别着几支锋利的雕翎箭。最近,他接到了帝命,带兵攻打匈奴,准备再次征战。这一行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霍去病仔细检查了所有装备,尤其是自己亲手挑选的箭矢和马具。汉武帝对他寄予厚望,早已相信这位年轻的将军必定会凯旋归来,带着胜利的旗帜。出征的队伍整装待发,五万精骑从代郡出发,马蹄声震耳欲聋,回响在辽阔的大地上。
霍去病下令士兵每人带三皮囊马奶酒,但特意烧掉了一半的粮草。他对队伍说道:“跟我走,饿了就抢匈奴的牛羊!”言语中透着坚定的决心。大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时,侦察兵回报前方发现了匈奴的营地。霍去病将头盔递给亲兵,露出额头上未愈的伤疤,他冷静地指示道:“告诉李敢,带骑兵从左翼包抄,步兵跟我正面冲击!”到达狼居胥山时,匈奴左贤王正在帐中烤羊腿,士兵们还未反应过来,霍去病便已横刀断绳,率兵冲入。此战击杀匈奴七万余人,左贤王及其部下的韩王和83名贵族也被擒获。
霍去病站在狼居胥山的山脚下,目光投向远方,忽然命令道:“扎营!”当他带着汉旗开始攀登山顶时,士兵们纷纷愣住了。狼居胥山是匈奴祭天的圣山,霍去病却在山顶挖坑,将汉武帝赐给他的玉璧埋入其中。接着,他割破手指,鲜血滴落在汉旗上,他郑重宣誓:“苍天在上,我大汉军队今日在此封禅,从此漠南再无匈奴王庭!”山风吹动战袍,旗帜随风猎猎作响。这一刻,霍去病坚定地站在那里,宣告了汉军的胜利与决心。随后,他带着军队继续追击匈奴,越过姑衍山时,士兵们发现匈奴已经将水源毒化。霍去病一边鼓舞士气,一边带领大家继续向北:“前面就是北海,喝上那里的水,我们就可以回家了!”当汉军终于看到广阔的湖面时,士兵们激动得跪倒在地,泪水涟涟,因已数月未曾喝到一口清水。
霍去病蹲在岸边,捧起湖水喝时,他的脸庞映在水中,年纪轻轻的他鬓角竟已开始显露白发。李敢递来一块干肉,笑着说:“将军,咱们追得太紧,连单于的影子都没见着。”霍去病略微一笑,略带疲惫地说:“再追一追,单于肯定躲不过我们的锋芒。”不久,汉军班师回朝,汉武帝听闻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禅的事迹后,拍桌大笑:“这小子真是个奇才!”
然而,霍去病的身体在多年征战后日渐衰弱。公元前117年,汉武帝正忙于绘制漠北战线的军事图纸,突然收到来自前线的消息:年仅24岁的霍去病因病倒下。这个曾在狼居胥山立下赫赫战功的年轻将军,此时躺在床上,咳得喘不过气。太医们诊断为霍去病因长期在漠北忍受严寒,患上了严重的风寒。那时医疗水平极其落后,太医连小病都无法治愈。霍去病望向窗外的校场,低声对李敢说:“帮我把马鞍擦干净,等病好后,还得带着骑兵去打匈奴。”话还没说完,他便昏迷过去。霍去病不知道,汉武帝已经命令调遣河西铁甲军,准备随他再度出征。然而,这一纸命令最终未能实施,霍去病的征途戛然而止。
当霍去病的灵柩经过长安街时,汉武帝派亲信扶棺,并为他赐予“景桓”谥号。汉武帝特地命工匠雕刻一匹踏匈奴的石马,放在霍去病的坟前,象征他曾经为大汉所立下的赫赫战功。这尊“马踏匈奴”的石雕,矫健的战马昂首,蹄下踏着匈奴贵族,恍若霍去病当年在漠北的英勇模样。
下葬当天,汉武帝抚摸着石马,眼中充满了泪水:“如今朕连给你报仇的机会都没有了……”为了弥补霍去病的家族,汉武帝命令将霍去病的儿子霍嬗继承冠军侯爵位。然而,霍嬗此时不过是个三岁的孩子,几乎从未与父亲有过真正的接触。
霍嬗的生命也同样短暂。10岁那年春天,霍嬗随汉武帝前往泰山封禅,却在途中突发头痛,太医束手无策。弥留之际,霍嬗抓着汉武帝的衣袖说:“我还没学会射箭……”看着这个年幼的孩子即将离世,汉武帝悲痛欲绝,泪水涟涟。霍嬗死后,因为没有子嗣,霍去病的冠军侯爵位被废除。汉武帝命令将霍嬗安葬在霍去病的墓旁,表示对霍家的敬重。
霍去病死后,霍光常常拿着哥哥的旧铠甲发呆。一次,霍府管家提醒霍光,又到了给冠军侯扫墓的时候。霍光突然起身,把两个孙子霍山和霍云拉到身边说:“你们伯祖父为大汉流尽血,不能连扫墓的人都没有!”于是,他向汉武帝请求将孙子霍山、霍云过继给霍去病为冠军侯继承。汉武帝经过深思,终于同意了这个请求。然而,霍山和霍云的行为却让人失望,霍山任性放纵,霍云也不知节制,最终两人因横行霸道而遭到皇帝处置。霍山被抓进刑场时,曾在茂陵方向磕头,悔恨自己辜负了祖父的遗志。
霍山、霍云的灭族也为霍家画上了句号。霍去病的伟大与荣耀,再也无人继承,成为了大汉历史中的一段悲壮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