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世纪50年代,考古人员挖掘十三陵时,工地上来了一位老者
创始人
2025-09-21 00:32:05
0

上世纪50年代,以北京市副市长兼明史学家吴晗为首,联合邓拓、郭沫若等一批知名学者向国务院上书,提议开掘明十三陵中永乐皇帝的长陵。然而,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副院长的夏鼐认为,由于当时我国的考古发掘技术尚不成熟,帝王陵的开掘条件也不具备,最好从规模较小的万历定陵开始。他认为这将为更大规模的发掘积累经验。

然而,谁也没预料到,定陵的发掘竟成了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遗憾。虽然其中发现了无数珍贵文物,但由于保护不当,这些文物却遭受了严重损害。而在发掘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诡异的事件,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甚至连参与其中的考古人员也不禁心生畏惧。

例如,1950年代,考古人员在开掘十三陵时,工地上突然出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身影怪异,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历代帝王陵中,明代的陵墓保存最为完好。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位于南京,而从明成祖朱棣到崇祯共历十四位皇帝,几乎都安葬在北京西郊的金山之外。其余的十三位皇帝则葬于位于昌平县天寿山的明十三陵。十三陵处在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中,东、西两峰巍峨耸立,北面为天寿山,南面龙虎二山犄角相望,温榆河从东南流出,汇入大平原,真可谓是山环水绕的宝地。

十三陵中包括献陵、景陵、茂陵、裕陵、康陵、泰陵、永陵、定陵、昭陵、庆陵、德陵、思陵等十三座陵墓。长陵是最具代表性的陵园,不仅因其宏伟的建筑,还因为里面埋葬了明成祖朱棣和十六位殉葬嫔妃。由于明成祖的历史地位和长陵建筑的代表性,吴晗、郭沫若等学者的目光最初便集中在长陵,期望通过发掘能带来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然而,当考古队队长赵其昌带领队员们冒着大雪来到了长陵时,他们却发现自己在宝顶和宝城的勘探工作上迟迟没有进展。尽管他们判断地宫的结构应该在这座宫殿的中心,但由于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帝王陵发掘,大家都十分谨慎,不能像昔日的军阀孙殿英那样草率行事。经过慎重考虑,考古队决定推迟了实际开掘的时间。

1955年,吴晗经过反复思考后致信国务院,提议对长陵进行进一步的地层勘探,并表示需要更加细致地了解地宫的构造。时隔一年,1956年,在夏鼐的建议下,吴晗又致信郭沫若,表示定陵虽然规模较小,但与长陵的结构相似,因此建议优先发掘定陵,以积累经验。

定陵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并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工。它坐落在长陵西南大岭山的山脚,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两位皇后的合葬墓。定陵的修建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约合当时全国两年的田赋收入。尽管其规模仅次于长陵,朱翊钧这位帝王却以荒淫迷信著称,陵墓的设计豪华无比,堆金砌玉,珍宝如山。

然而,定陵早在明末时便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定陵所在的昌平地区被农民起义军破坏,部分建筑被焚毁,许多遗址难以找到。清朝入关后,早期统治者为了报复明朝曾拆毁金朝皇帝的陵墓,亦对定陵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由于定陵的历史背景复杂,且多次遭遇破坏,1956年决定开始发掘时,考古委员会倍感压力,经过多次方案调整,才开始了这一充满风险的工作。

1956年5月19日,发掘定陵的第一铲下了。在开工之前,队伍就驻扎在昭陵村,村民们纷纷听说定陵地宫内充满了暗道机关,流传着飞刀、毒箭等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尽管夏鼐、吴晗等人并不迷信这些传闻,但他们仍对这座宏伟的皇陵保持着高度的敬畏和谨慎。

工地上,随队而来的不仅有赵其昌,还有负责修复文物的专家白万玉。这位年逾花甲的专家是赵其昌力荐的副队长之一。发掘初期,考古队在宝城内侧发现了一个洞口,并展开了20米长、3.5米宽的探沟。工作艰巨,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处理每一铲土,力求从中找出线索。

不久后,一名工人突然叫道:“快来看,石头上有字!”考古队员们赶忙围了过去,发现石条上赫然刻着“隧道门”三个字。这个发现令考古队员们兴奋不已,立即通知了吴晗和夏鼐。两人迅速赶到现场,并亲自刷去石条上的积土,确认了刻字的真实性。

然而,白万玉对此发现感到一丝不安。他注意到,这块石条的刻字非常粗糙且不工整,似乎不符合墓葬修建过程中精雕细琢的风格。他推测,这可能是工匠故意留下的迷惑盗墓者的假象。赵其昌也表示不必过于担心,因为那时的皇陵受到严格守卫,不太可能预见到数百年后会有考古人员发掘。

几天后,考古队果然发现了更加明确的线索,探沟深入地下4.2米,发现了两堵整齐的砖墙,墙间弯曲成一条胡同状的隧道。考古队的心情瞬间激动起来,认为他们可能即将揭开定陵的秘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掘工作却陷入了停滞。尽管采用了更高效的滑车吊土,工人们依旧未能找到新的线索。甚至连隧道的痕迹都逐渐消失,发掘现场只剩下一条长20米、宽6米、深7米的巨大沟渠。

赵其昌深感焦虑,整日沉思,忽然在一个雷暴夜,探沟突然被浑浊的泥水填满。第二天早上,考古队员发现,工地上方的一座“明楼”被雷电击中,甚至有两名看守人员被雷电击中,一人重伤,一人死亡。

这些奇异的事件引发了周围村民的恐慌,民间流传着定陵发掘工作受到了“皇帝降罪”的说法。工地上更是闹得不可开交,一些民工开始信以为真,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更有一名疯癫的老人出现在工地上,口中不停地念着“求求你们,不要再伤害我了”,让整个发掘工作陷入了混乱。

随着时间推移,类似的怪事不断发生,周边村庄的居民纷纷传言,出现了被“鬼魂”附身、遭遇诅咒的现象。虽然赵其昌和白万玉并不相信这些迷信传闻,但他们渐渐意识到,可能是有人在背后煽动这些不实之词,企图阻止考古工作。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与迷信的干扰,考古队最终坚持了下来。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定陵的发掘终于完工。1959年9月30日,定陵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定陵这座神秘的地下宫殿终于以它那恢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墨... 在三国历史中,关羽大意失荆州堪称改变局势的关键事件。失荆州之前,刘备集团在汉中击败曹操,且凭借荆州水...
原创 他... 在抗战时期,中国涌现出许多英勇的抗战将领,他们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
原创 大... 《——【·前言·】——》 清朝晚期,李鸿章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八位刚投降的太平军将领满心欢喜地入座。...
原创 许... 1973年,毛主席在一次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一项重要的调整计划:各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对调。自新中国成立以...
原创 “... 在西晋灭亡之后,中国的历史迎来了东晋和十六国时期的动乱。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大乱世,其中东晋是由司马氏在...
原创 一... 日本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度,始终将舒适与便利放在首位。从智能马桶到高速列车,再到各式各样的自动售货...
原创 朱... 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位特别的皇帝,他的故事堪称传奇——起点仅仅是一个破碗,装备全靠拾取,却凭借顽强的生命...
原创 初... 初唐风云:文人命运与时代洪流 唐高宗龙朔年间,长安城朱雀大街车水马龙,文人雅士怀揣科举梦云集于此。...
原创 日... 天皇是日本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日本人民的象征。从历史上看,天皇制度已经延续了126代,成为世界上历史...
原创 大... 朱棣能在靖难之役中取得胜利,姚广孝的贡献不可小觑。作为一位僧人,姚广孝几乎可以说是推波助澜,让朱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