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包拯被后世称为“包龙图”,那龙图阁直学士在宋朝是个多大的官?
创始人
2025-09-21 00:01:20
0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出生于北宋时期。天圣五年(1027年),他以出色的才智考中进士,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经过多年的努力,包拯逐步升迁,历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判官,后来又转任京东、陕西、河北等地的转运使。经过一番风雨,他进入了中央朝廷,先后担任了三司户部副使和知谏院等职务,多次以直言不讳、批评权贵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秉公执法的风骨。包拯最终被授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等职务,之后又调任瀛州和扬州等地,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嘉祐六年(1061年),他被任命为枢密副使。由于曾任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因此后人普遍称他为“包待制”或“包龙图”。

那么,包拯在宋朝所担任的龙图阁直学士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职务呢?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得了解一下宋朝的官职体系。宋代的政治体制非常注重中央集权,在官制上采取了将各级官员的职权分割与制衡的方式。官员职位的设定,以权力分散、削弱单一官员的权力为目的,因此许多官职名义上有其职位,实际上只是象征性的“虚职”,并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

在这一体系下,官员通常拥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官”仅代表享有俸禄,而“差遣”才代表实际的行政职权。也就是说,某些官职只是用来标志官员的资历和俸禄,而真正决定权力的是差遣——也就是实际担任的工作职责。每一职位的官员都会根据年资、才干和朝廷需要而进行职务调整。因此,官阶本身往往与实际权力的大小并无直接关系,真正影响一位官员的实际权力的是其担任的“差遣”职务。

至于“职”这一概念,通常指的是“三馆”(即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中的职务。宋代的文官,特别是高阶文官,往往会被授予类似“学士”、“待制”这样的荣誉头衔,但这些称号并不意味着有实际的管理职责。具体来说,像“龙图阁直学士”、“天章阁待制”这样的职务,更像是一个清高的荣誉称号,而非具体的行政职务。

在宋代,馆阁学士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职称,除了像某某殿大学士这样的职位多为执政大臣所拥有外,其他如龙图阁、天章阁的学士、直学士和待制等职位,则主要是用于文学侍从官的职务。这些职位往往名为“典司秘籍”,即负责管理朝廷的书籍和机密文书,实际上并没有实权。尤其是“直学士”,是指那些经过考试进入馆阁系统的学士职务,他们的职责通常仅限于管理馆阁事务,未必涉及实际的政治决策。

根据《宋史·职官志二》记载,直学士并没有明确的品秩,通常指的是刚进入馆阁体系的官员,属于低级别的学士官职。直学士的位置通常排在学士之下,待制之上,职务较为初级,一般属于从六品官员。相较之下,宋代的“殿学士”则是更为高贵的职称,通常是高级官员或宠臣所拥有,这些职务名义上没有实际的行政职责,仅用于供给顾问或参与某些特殊事务。

通过这些背景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包拯所担任的龙图阁直学士,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拥有实权的高官职务。在宋朝的官职体系中,龙图阁直学士是一个象征性的职位,包拯的“学士”身份,更多是代表了他的文才和地位,而不是实际的行政职权。尽管如此,包拯凭借出色的才智和不畏权贵的胆略,最终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了历史上令人铭记的清官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安居平五路”故事可谓传世经典,讲述的是在刘备去世后,曹魏趁蜀汉政权更替、...
原创 林... 尽管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人才济济、资源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总指挥的林总能够轻松地“坐享其成”。实际...
原创 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大地上涌现了成千上万的英雄人物,他们如同春天的嫩芽,迅速崭露头角,犹如熊熊烈...
原创 唐...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传 李治,字为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生于母亲长孙皇后门下。最初被封为...
原创 与...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不断探索着未来的无限可能。从登月到研究卫星,从宇宙的深处到银河的遥远边界,...
原创 为... 1771年,历经八个月艰苦跋涉,土尔扈特部踏上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故土。经过近万里的艰辛跋涉,他们终于抵...
数智时代马王堆汉墓文化遗产的活... 长沙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已51年,经过多年来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揭开了跨越2000 多年的西汉画...
从兽苑到“动物学公园”——19... 19 世纪上半叶,在动物权利运动的背景下,英国不仅出现了致力于动物立法和动物福利的皇家动物保护协会(...
从观图到入图 “观天下·坤舆万...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明代科学家李之藻合作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
原创 俄...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贝加尔湖的历史变迁。回顾我们之前的文章,俄国人在1581年翻越乌拉尔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