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报靖康之耻,南宋手段有多狠?灭其国,将百万金人弄到只剩十万
创始人
2025-09-20 23:02:54
0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事件之一。它发生在1127年1月9日,当时,金军在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的指挥下,攻破了北宋的都城开封,并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金军的迅速进攻使得北宋几乎没有反应的时间,整个帝国的政治与军事结构几乎瞬间崩溃。

在金军占领开封的百余日里,他们纵横肆虐,烧杀抢掠,惨无人道。大街小巷都成为他们劫掠的目标,金银珠宝无一幸免,北宋的国库几乎被掏空。4月20日,金军终于撤回,带走了徽、钦二帝以及皇族成员、宫女、官员等共计近十万人的俘虏,沿途还掠走了大量文献、宝物和艺术品,象征着北宋的彻底灭亡。

徽、钦二帝和其他皇族在金国度过了极为屈辱的岁月。二帝在金国的囚禁中忍受了极其残酷的折磨,金人不仅将他们作为战利品般肆意羞辱,还在金军的“牵羊礼”仪式上强迫他们袒胸露乳,形成极具侮辱性的公开展示。随着二帝最终死于金国,北宋的皇室成员几乎都死于异乡,只有宋高宗赵构的母亲韦氏等少数人设法逃回南方,但她们的归来也伴随着无尽的屈辱与苦难。

靖康之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事件之一,也成了中华民族复仇情绪的源泉。南宋的复国之火,正是从这里开始燃烧,仇恨与痛苦的积淀,让南宋将近一百年的历史都充满了报仇雪耻的色彩。

尽管北宋灭亡时,宋徽宗的众多儿子几乎都在金军的俘虏之中,但唯一侥幸生还的是赵构,他就是后来南宋的开国皇帝。金军撤退后,赵构在大臣的支持下,于河南登基,建立了南宋政权,保住了宋朝的传承。众人原以为赵构将会尽全力报仇雪恨,洗刷靖康之耻,但他接下来的行动,却让许多忠诚的臣民感到失望。

赵构上位后,为了躲避金军的追击,他开始了漫长的南迁之路。最危险的时刻,他甚至不得不坐船漂泊于海上避难。在这场逃亡之中,赵构因恐惧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即便他之后任命了许多主战派的大臣,进行反击金国的军事准备,然而他内心真正的意图却是寻求与金人的和解——他通过战斗为自己争取谈判的筹码,企图稳住南方的局势,过上相对安宁的日子。

然而,南宋的主战派大臣和百姓并不接受这样的妥协。他们痛恨金国,不仅是因为靖康之变的惨痛记忆,还因为金军多次南下,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和民众的苦难。百姓渴望赵构带领他们收复失地,消灭金国,恢复和平的生活。

在这些愿望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便是岳飞。为了国家的复兴,岳飞毅然投军,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将领。他成立的“岳家军”战无不胜,屡次北伐,目标直指金国,誓要迎回徽、钦二帝,洗刷靖康之耻,收复失去的北方山河。岳飞的北伐取得了显著的战果,击败了大量金军,收复了大片国土。他的成功,使南宋人民感到鼓舞,复仇的希望再次点燃。

然而,尽管岳飞屡战屡胜,赵构却因和解的压力,将岳飞冤枉入狱,最终下令将他处死。岳飞所收复的土地,也被金军重新占领。赵构甚至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在其中做出了很多让步,南宋虽然战胜金国,却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一事件成为宋朝历史上的又一大耻辱。

然而,赵构的妥协最终证明是错误的。岳飞死后仅二十年,金国的主子完颜亮背弃了和议,重新发起北伐。尽管完颜亮因内乱而失败,但这一举动让赵构的软弱无力暴露无遗。此时,赵构深感无颜再继续当皇帝,最终将帝位禅让给了养子宋孝宗。

宋孝宗继位后,怀着满腔的复仇热情,尽力平反岳飞冤屈,重新振作起来。他重用了主战派大臣,并发起了“兴隆北伐”。然而,因准备不足,北伐最终失败,南宋再次错失了复仇的机会。即便如此,孝宗的复仇之志并未熄灭,但受到国内外多重压力,他再也未能发起大规模的北伐。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宋开始渐渐意识到,仅凭一国之力已经无法战胜金国,于是转而注重发展自身的国力,同时加强军事准备,以为未来可能的战争做准备。然而,内政问题的加剧却削弱了南宋的国力。接着,蒙古的崛起成为南宋的潜在威胁。北方的局势日益复杂,南宋的复仇之路也越来越迷茫。

蒙古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迅速崛起,并开始向西夏与金国发起进攻。金国在面对蒙古铁骑时束手无策,连连败北,最终失去了大半国土。成吉思汗虽然暂时撤兵北上,但金国的灭亡已成定局。南宋作为旁观者,内心充满了焦虑与不安。

当蒙古逼近金国,南宋的朝堂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方主张联合金国抵抗蒙古,认为如果金国灭亡,蒙古将成为更为强大的威胁;另一方则认为,南宋应当与蒙古结盟,一同消灭金国,收复失地。最终,成吉思汗的遗言促成了两国联合的决策。

1232年,窝阔台继位后,迅速派出使者与南宋接触,提出联手消灭金国的建议。南宋在这一点上没有太多选择,最终同意与蒙古结盟。两国联手攻打金国,终于在1234年攻克了金国的最后据点蔡州,金国彻底灭亡。金哀宗自缢而死,金末帝完颜承麟也被杀,金国的灭亡标志着南宋的复仇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

金国灭亡后,南宋收复了大片失地,包括曾经割让的两淮地区,八个州和二十多个县重新回到了宋朝的版图。南宋全体军民为此欢庆,终于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后,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胜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郭...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还在社会变革和民族思想解...
百年档案里的“入党誓词” 杨代云 1925年8月29日印发的《上海区委通告枢字第二号——介绍同志入党及入党仪式问题》,在完成公...
原创 这...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906期。在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9月27日举行的授衔仪式上,许多开国...
原创 历... 当年,穿越剧风靡一时,其中《步步惊心》可谓是一部经典之作,剧中的马尔泰若曦一角早已成为荧屏上难以忘怀...
原创 秦... 引言 南宋时期与清朝的情况有一些相似之处。慈禧太后在战败后被迫和解,求得暂时的安稳,而南宋则是选择...
原创 上... 上世纪50年代,以北京市副市长兼明史学家吴晗为首,联合邓拓、郭沫若等一批知名学者向国务院上书,提议开...
原创 大... 在清朝时期,民族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尤其在边陲地区,少数民族的势力与满清政权的关系一直较为紧张。满清...
俄罗斯“锆石”和“玛瑙”再次同... 俄罗斯“锆石”和“玛瑙”再次同时升空飞向乌克兰,这个场面估计相当震撼。 此前的3月25日,就有消息说...
原创 世... 在浙江省金华市的一处静谧角落,李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承载家族记忆的稀世钱币 —— 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
原创 朱...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诗句,诗中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