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XR沉浸式超感体验项目《探秘・兵马俑》,在福州路上海书城五层拉开帷幕。此次的《探秘・兵马俑》将上海书城站作为全国巡展的首场,以精良的内容、深度的互动与厚重的历史底蕴,呈现出一场融合了尖端科技与千年文明的沉浸式盛宴,将给上海的观众带来一次超越想象的历史文化穿越体验,并重塑公众对兵马俑文化的认知边界。
《探秘・兵马俑》由上海元梦堂虚拟现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艺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房报传媒・福州路上海书城、上海众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中鼎天下(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多方力量的协同联动,为这场科技与历史的碰撞注入了更深厚的资源支撑与专业保障。
项目四大维度铸就巅峰:从学术严谨到体验革新
学术背景雄厚:项目联合考古专家团队历时18个月深度参与,严格参照《史记》《汉书》等典籍记载与秦始皇帝陵最新考古成果,小到兵马俑铠甲的甲片编缀方式,大到地宫“水银江河”的天文地理布局,均经过三重学术校验,确保历史细节的精准还原。
画面制作精良:采用8K超高清材质建模与Pancake光学方案,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1:1复刻秦始皇陵M号坑、墓道、地宫等场景,矿物颜料的褪色纹理、青铜兵器的氧化光泽、长明灯的摇曳光晕……通过多模态感知技术呈现,达到“触手可及”的真实质感。
故事线与节奏编排精妙:以“考古志愿者历险”为主线,序章的突发塌陷制造悬念,四大篇章层层递进:墓道机关的紧张刺激、地宫盛景的视觉冲击、墓室探秘的历史厚重、飞跃皇陵的壮阔升华……25分钟的剧情张弛有度,让观众在情绪起伏中完成从“旁观者”到“历史参与者”的转变。
互动体验超越预期:支持多人同时行进的XR大空间技术,让观众能亲手触摸玄鸟玉璧触发机关,敲击编钟奏响秦代乐律,甚至通过手势交互“拆解”兵马俑的制作工序……构建起完整沉浸的感官矩阵。
超越现实的沉浸:VR重构历史体验维度
相较于实地参观兵马俑时的“远观式敬畏”,《探秘・兵马俑》构建了“基于现实、超越现实”的全新维度:不必远赴西安,就能置身未开放的M号坑亲身参与考古;不但能震撼饱览地宫全貌,更能亲眼目睹“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史记》盛景;还能通过虚拟交互,解锁兵马俑工匠的制作日记、秦代士兵的日常训练等“隐藏剧情”。
三年磨一剑:300人团队的技术破壁之路
这场巅峰体验的背后,是近300人团队历时3年的攻坚:为实现“无回路多组并行体验”,研发专属空间定位算法,将延迟控制在0.1秒内,打破传统VR单一场景的容量限制;首创“动态剧情分流系统”,通过错峰出发机制,让众多人同时在线时仍能体验故事的不同阶段,运营效率显著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
技术团队攻克的“三大难关”至今仍被业内称道:其一,解决多人同步手势交互的“动作漂移”问题,实现上百人同时触发机关的精准响应;其二,通过SLAM空间定位与智能系统融合,让轻便VR一体机在复杂场景中保持厘米级定位精度;其三,将“风、热、飞行”等超感功能模块化,为后续全国巡展的快速落地奠定基础。
作为文化与商业跨界类项目的持续实践者,展览主办方负责人徐聪表示:“用科技赋能文化,打破时空的界限,是文化传播最好的载体;当古老文明和优秀文化与科技碰出火花,可以重焕生机、重塑观众体验。此次把《探秘・兵马俑》XR大空间项目带向全国,是我们在这条路尝试的重要一步,未来我们会持续发力,与更多优秀的技术与内容团队携手,希望把真正的好内容带给国内和国际的更多受众,为文明的传承注入数字生命力,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迈向新高度。”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全球元宇宙大会总策划兼秘书长谢安娜,在深度体验《探秘・兵马俑》XR 沉浸式超感体验项目后表示,XR 大空间技术正为历史文化传播开辟全新路径,推动文博展览向“高精度还原、强交互参与、深情感共鸣”的方向迭代升级。据悉,即日起,上海观众可在美团、大众点评、猫眼等线上购票平台搜索《探秘·兵马俑》进行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