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与朱棣相识时,朱棣正处于他人生中最为张扬跋扈的年纪,年仅23岁。当时的朱棣还是燕王,时间是洪武十五年,即1382年。那一年,明朝发生了三件重要的大事。首先,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因病去世,享年51岁;接着,朱元璋的长孙,年仅8岁的朱雄英去世;而最为关键的第三件事,则是姚广孝与朱棣的初次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彼此相谈甚欢。此时,姚广孝已经47岁,是一名僧人。从这一年起,姚广孝与朱棣开始了长达36年的深厚友谊。
从洪武十五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加强明朝统治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首先扫清了元朝在辽东地区的势力,把辽东纳入明朝版图;接着,他派太子朱标前往西安和洛阳考察,为迁都做准备;然后又向四面出击,先后占领福建、进攻广西、进驻山西并巩固其控制权,最后又取得云南,完成了对河西走廊的统治。1398年,朱元璋在应天皇宫去世,年事已高。
朱元璋去世后,姚广孝开始从朱棣的幕后走到前台。建文帝即位后,实施削藩政策,周王朱橚、湘王朱柏等几位王爷因犯错被废除。姚广孝在这时密劝朱棣起兵反抗。朱棣对此有所犹豫,曾问姚广孝:“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办?”姚广孝回答得简洁而果断:“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这句话为朱棣的决策定下了基调。此时,姚广孝的身份已经从单纯的谋士转变为关键的战略指导。
在1399年6月,朱棣最终从自己的封地起兵反叛,燕军迅速南下。姚广孝则留在北京,辅佐太子朱高炽。作为太子的老师,姚广孝在这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不是朱棣完全信任他,怎会把自己的根据地交给一个僧人来守卫呢?同年秋天,建文帝派遣李景隆进攻北京,姚广孝指挥军民奋力抵抗,最终迫使李景隆撤退。此时,他的军事才能展现无疑。
当济南城在铁铉的坚守下无法攻破时,姚广孝果断提出放弃济南,直取南京。作为军师的他展现了超凡的战略眼光。1402年,经过激烈的战斗,南京城最终被攻破,建文帝短短四年的政权迅速瓦解,朱棣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启了永乐年间的盛世。
姚广孝不仅仅是一位谋士,他还充当了许多不同的角色。可以说,姚广孝是中华历史上少数几位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之一。他为北京城的建设付出了18年的心血,甚至亲自指导和设计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工作。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他向南扩建了2公里,并在紫禁城北面堆土成山,形成了今天的景山。他还修建了两条河流,连接了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使得北海、中海、南海互通,最终形成了皇家园林。这些壮丽的建筑工程使得姚广孝成为了一个杰出的建筑师。
姚广孝的晚年,他拒绝了朱棣的种种赏赐,包括金钱、美女和豪宅,而是潜心从事学术研究,参与编纂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此时,他又转变为一位历史学家。无论是作为僧人、谋士、将帅、军师、建筑师,还是历史学家,姚广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多才多艺的伟人之一。即便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质疑他是否忠诚,是否背叛过自己的君主。然而,正是因为朱棣和姚广孝的合作,明朝才迎来了永乐盛世,也为日后的中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棣一生多次北征蒙古,最终在1424年,年64岁时因北征回师途中的疾病去世。这时,姚广孝已经去世6年。朱棣去世后,继位的是他的儿子朱高炽。值得一提的是,姚广孝曾辅导过当年的太子朱高炽。继而,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也继位,他同样是姚广孝的门生。虽然姚广孝的历史上充满了争议,但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有人认为他是百年难遇的奇才,也有人觉得他充满了心机。对于他的功过,历史恐怕永远也难以做出最终的定论。
上一篇:原创 原来宋代结婚也喝交杯酒
下一篇:寻访抗战记者方大曾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