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军俘虏,明军50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瓦剌军直逼京城。这一事件被称为“土木堡之变”。为了避免国家因英宗失踪而陷入混乱,英宗的弟弟、当时的太子朱祁钰在名将于谦和王直的支持下成为代理皇帝,而英宗则被尊为太上皇。在朱祁钰的领导下,凭借于谦的辅佐,成功保卫了北京,彻底粉碎了瓦剌的入侵阴谋,稳住了朝廷局势。朱祁钰在位期间,致力于改革国家政治和经济,逐步恢复了国家的稳定,明朝也逐渐从动荡走向繁荣,堪称一代英明君主。然而,当明英宗被迎回京城时,朱祁钰因对皇位的渴望,始终不愿交出权力,最终将英宗囚禁在南宫,并派重兵把守,试图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朱祁钰废除了英宗之子朱见深的太子身份,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立为新太子。然而,天意弄人,朱见济不幸夭折,年仅十岁,被追谥为“怀献太子”。这一悲剧让朱祁钰深感打击,身体也因悲痛而陷入重病。朝中的大臣们深知太子之位关系重大,纷纷请求朱祁钰重新立太子,然而他因丧子之痛深陷病榻,始终未能恢复健康。与此同时,朝廷局势逐渐紧张,因皇帝病重且储君未定,许多人开始心生不满,一些心怀野心的官员也悄悄策划着自己的未来。
大将军石亨看到朱祁钰病情严重,意识到自己很有可能失去权力,深感危机四伏。他开始与两位旧友,曹吉祥和徐有贞秘密商讨对策。石亨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们,眼下既然皇帝重病,储君未定,朝中关于立太子的决议势必拖延。而作为一名武将,他在这种政治局面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有所作为。相反,如果他们能促使明英宗复位,他就能凭借“复辟功臣”的名号获得更多的权力与荣耀。徐有贞对石亨的建议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毕竟他曾因之前的弃守京城建议而遭到代宗的不满,此时看到机会来临,急忙附和。三人达成一致意见,并在得到太后支持后,决定在正月十六晚发动政变,迎接英宗复位。
当晚,石亨带领亲卫兵马直奔南宫。虽然宫门紧闭,但石亨手中有钥匙,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层层防守,最终打开了南宫的大门,闯入其中。当时的明英宗正在南宫内,突然听到外面一阵骚动,以为是代宗派人要对自己下手,不禁心生恐惧,不知如何是好。然而,当石亨一行人闯入,跪倒在他面前时,英宗才明白他们是来迎接他复位的。曾经的帝王,虽然被软禁多年,却始终没有放弃重登大位的梦想,见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他们的请求。
接着,石亨等人扶着英宗直奔大内。东华门的守卫原本准备拦截他们,但当守卫得知前来的人是太上皇朱祁镇时,立刻放行。如此一来,石亨一行人几乎没有遭遇任何阻碍,便顺利地将英宗送上了奉天殿的皇帝宝座。此时,恰逢朝会时刻,石亨命人敲响了上朝的钟声。正在梳洗准备上朝的代宗,听见钟声响起,急忙派小太监前去打探消息,结果却得知英宗已经被拥立为帝。
得知这一消息后,代宗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支撑,曾经自己信赖的大将军如今竟然背叛了自己,而权力的斗争更是让他孤立无援。深知大势已去,代宗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英宗的复位。毕竟,自己当初也是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走上了皇帝宝座。英宗复位后,代宗曾为保卫国家、深谋远虑,但最终却因权力欲望过重,在短短七年内,亲手丧失了自己的皇位,这一切也许真的是命运使然,命里有时终须得,而命里无时强求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