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二年军政府造四川铜币:见证时代风云的钱币遗珍
在古钱币收藏领域,民国二年军政府造四川铜币以独特历史背景、丰富版别与收藏价值,成为众多藏家关注的焦点。它诞生于清末民初的动荡岁月,承载着四川地区政治、经济变革的印记,是研究民国初年地方货币史、革命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更是历史与艺术交融的文化遗产。
## 一、历史背景:乱世中的货币新章
辛亥革命浪潮席卷全国,1911年,四川响应革命,军政府宣告成立,开启地方政权新纪元 。当时,四川金融秩序混乱,清王朝龙纹铜元停用,市场货币流通陷入困境。为稳定经济、满足军需与民生交易,军政府迅速接管四川成都造币厂,决定铸造新铜币。民国二年(1913年 ),“军政府造四川铜币”批量生产,成为四川及周边地区重要流通货币,在动荡时局中,肩负起维系地方经济运转的重任,也成为辛亥革命后地方政权自主铸币的典型代表,见证了新旧时代交替的波澜壮阔。
## 二、形制与设计:传统与革命的融合
### (一)正面:政权与面值的彰显
铜币正面布局规整,中央珠圈内铸“四川铜币”四字,字体端正雄浑,透着厚重历史感 。珠圈外上缘镌刻“军政府造”,明确铸币主体,彰显地方政权权威;下缘标注面值,如常见的“当制钱壹百文”“当制钱五十文”等(因版别而异 ),左右辅以星花纹饰,既添装饰美,又有对称和谐之妙。整体设计,传承中国传统铜钱形制框架,又融入革命后地方政权的新标识,是传统铸币文化与时代变革的视觉融合。
### (二)背面:“汉”字与十八星的寓意
背面中央是篆书“汉”字,笔力遒劲,周围环绕十八个小圆圈,故而也被称为“汉”字铜元 。“汉”字象征汉族,代表着推翻满清统治、恢复汉族主权的革命诉求;十八小圆圈寓意当时全国十八行省,将“汉”字环绕其中,寄托“十八省人民团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理想,把政治寓意巧妙融入钱币设计,让这枚铜币成为革命精神的实物载体,见证早期革命志士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愿景。
## 三、版别与工艺:多样背后的时代印记
### (一)版别繁杂:因需而生的差异
民国二年四川铜币版别丰富,受造币设备、军阀割据影响,不同造币厂(即便同一厂不同时期 )铸币在细节上差异明显 。从面值看,有当制钱十文、二十文、五十文、壹百文等,大面值铜币的出现,侧面反映当时四川地区通货膨胀、军阀滥铸敛财的乱象。从细节特征看,“军政府造”字体有粗细变化,“汉”字神韵、十八星排列疏密,乃至铜质(红铜、黄铜等 )、包浆色泽,都因铸造批次、地域不同而有别,如部分版别存在坯饼不均、压力不足致图案模糊的情况,成为特殊时代工艺水平与管理状况的见证。
### (二)工艺特色:粗粝中的历史质感
铸造工艺上,受限于民国初年四川地区造币条件,铜币整体风格偏粗犷却不失古朴 。模具雕刻虽难比精制机制币的细腻,但“四川铜币”“军政府造”等文字,“汉”字、星纹等图案,仍能体现工匠技艺。红铜材质的铜币,历经岁月氧化,形成自然包浆,或呈温润古铜色,或因环境差异产生斑驳锈迹,每一层包浆、每一道磨损痕迹,都是时光流逝的印记,赋予铜币独特历史质感,让收藏者触摸到百年前的岁月温度。
## 四、收藏价值:历史、艺术与稀缺性的交织
### (一)历史价值:地方货币史的活化石
作为民国初年四川军政府自主铸币,它是研究清末民初四川政治格局、经济状况、金融政策的关键实物 。从铸币背景,可探究军政府稳定地方的努力;从流通使用,能分析当时四川地区商业活动、货币兑换体系;从版别差异,可管窥军阀割据下造币的混乱与多元。对于钱币史、地方史研究者,是珍贵一手资料;对于收藏爱好者,是触摸历史、聆听时代故事的文化载体,历史价值赋予其深厚收藏底蕴。
### (二)艺术价值:钱币设计的独特样本
在艺术层面,其将传统铜钱形制与革命符号结合,“汉”字篆书的艺术美感、十八星纹的象征意义、整体布局的对称和谐,构成独特钱币艺术风格 。虽工艺粗粝,却因融入时代情感与革命理想,具备了超越一般货币的艺术感染力。收藏一枚民国二年四川铜币,如同收藏一件小型历史雕塑,在欣赏文字、图案之美时,感受那个时代的艺术审美与精神诉求,艺术价值使其成为收藏领域的审美佳选。
### (三)稀缺性与市场价值:藏界的“时代遗珠”
因历经战乱、货币更新,加之当时铸造分散、回收销毁等因素,民国二年四川铜币存世量整体有限,部分稀有版别更是难得一见 。如某些特殊面值、特殊版别的铜币,在收藏市场中备受追捧,价格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受版别、品相、稀有度影响 )。2024年,民国二年军政府造四川铜币点“金”版黄铜十文,曾以263万元高价成交,足见其稀缺版别的市场热度。普通版别若品相完好,也因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在收藏市场稳步增值,成为藏家资产配置与文化传承的重要选择。
民国二年军政府造四川铜币,是一枚凝固历史风云的钱币,从动荡时局中走来,带着工艺的粗粝、设计的深意与历史的厚重,在收藏领域熠熠生辉。它不仅是货币,更是时代的记录者、文化的传承物,吸引着无数人去探寻其背后的故事,感受百年前的风云变幻,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续写收藏与传承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