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区域美育教学改革,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素养,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独特价值,11月20日,徐汇区 “美育大课堂” 艺术教师专题培训活动如期举行。本次培训以《古乐为媒 赋能美育》为主题,特邀业内权威专家坐镇,更有沉浸式古乐展演、民族歌曲演唱等环节,为全区艺术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感官体验的文化盛宴。

活动开场便氛围感拉满 —— 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学率先登场,现场演奏了苗族族传统乐器芦笙。独特音色与灵动旋律在现场流转,瞬间将老师们带入浓郁的民族音乐氛围中。随后在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肖阳老师的带领下,参训教师们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中国古乐之旅,从8000年前的骨笛到曾侯乙编磬;从琴瑟和鸣到琵琶与丝路;从敦煌乐谱到中西乐器的历史演进,上音深厚的学术积淀成了赋能徐汇社会大美育的沃土。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研究生三年级于春婷同学接续登场,以两首经典民族歌曲开启 “声入人心” 的演绎。她先是以一曲《玛依拉变奏曲》惊艳全场,灵动的转音、明快的节奏将哈萨克族民歌的活泼洒脱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将现场听众带入辽阔的草原;随后,她又以深情饱满的嗓音演绎《红太阳照边疆》,恢弘的旋律搭配真挚的情感,传递出浓郁的民族情怀与时代精神。清亮通透的歌声与细腻精准的技巧融合,不仅让在场教师直观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音乐文化 “声”“器” 相融的独特韵味,为整场培训奠定了生动鲜活、充满感染力的基调。 培训尾声参训教师还有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肖阳老师展开了对话,探讨徐汇美育怎样对接上音资源?如何让音乐课堂与时俱进,有趣、丰富?当大家在上音“美育楼”前合影是仍觉得意犹未尽。

上音位于徐汇区的“音乐街区”,在培训正式开启前,部分参训教师已提前开启 “沉浸式美育预热之旅”。老师们先是走进充满艺术气息的 “音乐城堡”,在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与灵动的音乐元素中,感受艺术与建筑的巧妙融合;随后前往东方乐器博物馆,本次培训主讲人之一、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肖阳老师亲自接待。在肖阳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近距离观赏编钟、古琴、琵琶等馆藏古乐器,聆听乐器背后的历史故事,提前触摸古乐文化的脉络。

据悉,本次培训面向全区初中(含完全中学)艺术总指导及器乐类艺术团指导教师,为优化资源配置,同一学校符合两类参训条件的教师限派1人参加。培训中,肖阳老师凭借深厚学术积淀,深入解析古乐的艺术魅力与美育价值,从乐器历史演变到文化内涵,为老师们搭建起系统的古乐知识框架;另一位主讲人夏磊则结合丰富传播经验,分享如何通过场景化表达、故事化讲述,让古乐文化在课堂中 “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同感与审美感知力。
作为徐汇区推进美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次 “美育大课堂” 专题培训紧扣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核心目标,既通过专家讲解夯实理论基础,又以乐器展演、民族歌唱、博物馆参观强化实践感知。这种 “理论 + 多元体验” 的模式,有效拓宽了教师们的美育教学思路,为后续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提供了清晰路径 —— 不仅可引入乐器赏析,更能通过《玛依拉变奏曲》《红太阳照边疆》这类民族歌曲的学唱,让培训的老师们直观感受民族音乐的感染力,加深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
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整场培训既有文化深度,又具实践指导性,让大家对 “古乐赋能美育” 有了更立体、更具象的理解。未来,他们将把培训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通过 “听、看、唱、学” 多维度教学,让更多学生感受中华传统音乐之美,助力徐汇区艺术教育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