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阅读本文之前,记得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您就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最新的文章更新,免费了解党史的热点话题、领导人的历史背景等精彩内容。
随着东北战局的接连失败,蒋介石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他决定必须更换主将来扭转局面。连续几天,他都被噩梦缠绕,梦中总是无法从大火中逃出,或是在洪水中拼命挣扎。某个不眠之夜,他甚至为心爱的将领张灵甫流下了眼泪。
陈诚的到来本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然而他却在战场上惨遭解放军的痛击,面临着被彻底击溃的局面。1947年5月,由于东北战局的持续恶化,蒋介石深感形势严峻,不得不考虑更换主将的事宜。他十分痛惜张灵甫的死,并向身边的心腹陈布雷说道:“现在我特别需要像张灵甫这样的将领。我准备亲自去东北一趟。”
陈布雷显得有些担忧:“委员长,路途遥远,而且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然而,蒋介石决心已定,“我必须去一趟,不仅是为了鼓舞士气,我还听说杜聿明和孙立人这两位将领的表现实在堪忧。”他伸了个懒腰,语气中透出一丝疲惫,“你通知刘斐、俞济时、曹圣芬,叫他们跟我一起去,并告诉周至柔准备十二架战斗机护航。”说完,他便陷入了沉睡。
1947年5月30日,蒋介石在十二架战斗机的护航下,飞抵沈阳。刚落地,他便直奔康宁街行辕,与杜聿明、孙立人等将领召开会议,进行紧急动员和训话。今天正好是蒋介石去年第一次到东北的周年纪念日,但他此刻的心情却无法言表。两年过去,形势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解放军已在东北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蒋介石深知局势的严峻。
蒋介石开口问道:“听说他们最近正在破坏长春与沈阳之间的铁路?”他看向孙立人,问他在来路上是否有看到任何异常。孙立人回答说自己是乘飞机到的,因此对铁路的情况不甚了解。
听到这个回答,蒋介石显得有些不悦。此时,杜聿明赶紧补充道:“报告委员长,铁路交通的确不如以前顺畅,但还没有严重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我原本打算亲自去沿线查看,可惜风湿病发作,行动不便,短期内无法出动。”蒋介石听后心头一紧,他明白,当前的东北战局已经非常危险,杜聿明此时却以生病为由推诿责任,这让他更加意识到换将的紧迫性。虽然如此,他依然努力控制情绪,转而询问四平的情况。
杜聿明回答:“报告委员长,四平的局势不容担忧。我们已在梅河口建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184师正在坚守,并且我已经给他们下了命令:‘固守成功,突围必死’。此外,梅河口的工事是您亲自指示修建的,若能守住,解放军必定无法突破。”
蒋介石听后稍作安慰:“梅河口确实是吉沈、四平和梅河口至通化三条铁路的交通要冲,若能守住,不仅能切断共军南北的联系,对我方大有益处。我们一定能守住这块阵地。”
话音未落,突然,一名副官悄无声息地走进会议室,走到杜聿明身后低声耳语。听完后,杜聿明的脸色瞬间变得异常难看。
蒋介石立刻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杜聿明的表情变得凝重,满头冷汗:“报告委员长,梅河口的情况……不明……”他话音未落,脸色变得苍白。
蒋介石如同遭到当头一棒,久久未能反应过来。片刻后,他勉力振作,指示孙立人尽快返回长春修建新机场,准备迎接空降部队。同时,他严厉训斥杜聿明:“刚才你说梅河口工事坚固,现在却说情况不明,这个战略要地必须坚守,务必尽全力。”
蒋介石语气凝重地补充道:“这个局面若不立即加以补救,后果不堪设想。我决定采取战略攻势、战术守势并行的应对方法。各军种务必紧密配合,在短期内务必扭转局面。”
第二天一早,蒋介石刚起床,刘斐便急忙进入报告:“委员长,平津方向发生了异常,北平一夜炮声隆隆,情况十分紧急。”
蒋介石闻言震惊不已,明明昨晚一切还好,怎么一夜之间就变了?
慌乱中,蒋介石匆忙吃了早餐,带领随行人员赶往机场,11点钟飞回南京。
蒋介石这次东北之行匆匆忙忙,内心的疲惫与失望难以言表。他深知,形势已是捉襟见肘,几乎处处被动,似乎已被全国的包围圈所困。
回到南京后,蒋介石的外交部长王世杰向他汇报了关于“东北托管”的问题。蒋介石听后内心愁云密布,若美国介入东北,意味着何种后果,实在让他不敢想象。而且,前线局势不断恶化,更加让他心情沉重。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陈诚派往东北,希望他能够扭转局势。
蒋介石召见了陈诚,开始商讨东北的未来局势。起初,蒋介石并未直接提出让陈诚接替的想法,而是与他一同分析当前局势。
蒋介石道:“现在东北尤为重要,眼看着杜聿明连连失利,舆论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也不禁感到焦虑。你有何高见?”
陈诚回答:“领袖明察,东北的局势确实危急。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收复东北,一旦美国介入托管,那将是我们的巨大耻辱。抗战胜利已经两年,局势竟如此糟糕,实在无法容忍。”
蒋介石点了点头:“那么,最近有什么新消息?”
陈诚沉思片刻:“对方的秋季攻势即将开始,我们目前的军力只能防守,但如果我们抓住机会,或许能展开反攻,最好的防御是进攻。”
蒋介石听后若有所思:“你认为解放军的攻势何时开始?主要目标是什么?”
陈诚答道:“九月开始的可能性最大,但也不排除晚些。四平街可能是他们的主要目标,一旦四平失守,长春、沈阳也将岌岌可危。”
蒋介石沉默片刻,轻声道:“你说得对,东北的局势确实十分危险。我打算任命你替代熊式辉的职务,去东北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你不会拒绝吧?”
陈诚立刻站起身,恭敬地说道:“领袖吩咐,必当遵命!”
蒋介石接着说道:“放心去吧,大量空运部队和军需物资会提前到达沈阳。至于参谋总长一职,我打算让敬之(何应钦)接任,其他事务你也不用担心。”
陈诚,字辞修,号石叟,1898年生于浙江省青田县。曾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并在黄埔军校担任炮兵队长。抗战期间,他在多个重要战役中指挥作战,战功赫赫。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协助蒋介石准备内战,并在战后担任军事委员会的重要职务。
陈诚的妻子谭曼意是宋美龄的干女儿,这使得陈诚不仅是蒋介石的心腹大将,同时也与“委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