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故事,总是充满了英雄悲歌,而关羽之死,无疑是其中极为悲壮的一段。咱们都知道,关羽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谁提起关二爷,不得竖个大拇指?可谁能想到,这位威风凛凛的大将,最后竟落得个败走麦城的凄惨下场。而在他临终之际,据说大喊了四个字,从中似乎领悟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蜀汉真正的一把手,并非他一直忠心耿耿追随的大哥刘备,而是另有其人。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呢?今天咱就来唠唠。
想当年,赤壁之战后,刘备借了荆州,以此为根基,开启了向外扩张的征程。从公元 212 年到 219 年这 7 年间,先后发动了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这两场仗打得那叫一个艰难,不过也算是收获颇丰,刘备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关羽被委以重任,负责镇守荆州。荆州那可是战略要地,魏、蜀、吴三家都盯着呢,关羽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后来,刘备自称汉中王,关羽心里其实有点不痛快。为啥呢?因为他发现,像老将黄忠这样他原本不太瞧得上的人,居然也位列五虎上将,和自己平起平坐了。关羽这人,心高气傲,武艺高强,一向自视甚高,觉得自己的功劳和地位远非他人可比。这黄忠突然和他同一级别,他自然是有些不服气。但毕竟是大哥刘备的决定,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当时的荆州局势错综复杂,荆州七郡,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在东吴手中,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在蜀汉手中,南阳郡则在曹魏手中。蜀汉和东吴表面上还是盟友,可暗地里早就互相提防着。关羽觉得,东吴那边暂时不好下手,于是就打起了曹魏占据的南阳郡的主意。而樊城,作为南阳郡的治所,战略意义重大。关羽心想,只要拿下樊城,曹魏在荆州就再也蹦跶不起来了。
于是,关羽在只派人通知了刘备一声后,就果断出兵攻打樊城。他心里想着,以自己对大哥刘备的了解,自己这边一有行动,刘备肯定会在其他地方策应,牵制住曹操的主力。这样一来,荆州的魏军就不足为惧了。可谁知道,战争打响后,关羽却迟迟没有收到刘备大举出兵牵制曹魏的消息。这时候,关羽心里其实已经有点不安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进攻。
在前线,关羽的军队一开始势如破竹,打得曹军节节败退。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逐渐发生了变化。曹操派徐晃率领大军前来救援襄樊,还让张辽也赶往前线随时准备参战。这徐晃可不是吃素的,他巧用声东击西加上出其不意之计,打破了关羽设置的十重鹿角,关羽的军队顿时陷入了被动,只能无奈败退。
与此同时,东吴那边也没闲着。陆逊和吕蒙这俩人,合起伙来给关羽演了一出好戏。吕蒙称病,陆逊则亲自前往关羽军营,对关羽一顿吹捧,把关羽捧得晕晕乎乎的。关羽一高兴,就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还把荆州的数万精兵全部调往前线。这可就给了东吴可乘之机,东吴军队趁机偷袭了荆州后方。
关羽这下可慌了神,前线战事不利,后方又丢了,他腹背受敌,处境十分艰难。更糟糕的是,他发现自己把东吴在荆州的储备粮 —— 湘关的粮食全搬走了,这下可彻底把东吴给得罪死了。此时的关羽,以半个荆州的兵力,要对抗曹魏和东吴的举国之兵,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关羽毕竟是关羽,他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派了好几批人前往上庸,向驻守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
可刘封和孟达呢,却拒绝了关羽的求援。这一下,关羽的心彻底凉了半截。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为蜀汉出生入死,如今身处绝境,怎么就没人来救自己呢?在这绝望之际,关羽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忠心耿耿的大哥刘备,似乎已经说了不算了。那蜀汉真正的老大到底是谁呢?关羽思来想去,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 —— 诸葛亮。
自从诸葛亮提出 “隆中对” 之后,他的才华和见识就深深折服了刘备。此后,无论大事小事,刘备都喜欢听取诸葛亮的意见。可以说,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从汉中之战开始,诸葛亮真正开始掌握蜀汉的大权。汉中毗邻益州,如果曹操得到汉中,就可以随时出兵益州,威胁极大。所以在汉中之战期间,刘备亲自率军在外作战,益州就留下诸葛亮和一帮文臣看家。这时候,诸葛亮开始插手蜀国的朝政,而且越管越多,到了汉中之战后期,蜀汉的朝政几乎完全由诸葛亮来决断。为啥呢?因为汉中与益州相隔甚远,如果事事都向刘备请示,那肯定会延误战机。所以到后来,刘备只负责提要求,具体的事情都交给诸葛亮去办。
也正是因为诸葛亮 “鞠躬尽瘁”,在汉中之战结束的时候,他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蜀汉的老大。毕竟一国的朝政,主要还是掌握在文臣手中,武将大多只管打仗。诸葛亮掌控了朝政,自然也就掌握了蜀汉的大权。
关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了这些。他觉得,如果刘备还是真正的老大,以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义,刘备肯定会全力增援自己。可现在,刘备没有这么做,很可能是因为他说了不算,而背后做决定的,正是诸葛亮。诸葛亮也许是出于大局考虑,认为此时蜀汉国力尚未恢复,不宜再大规模用兵,所以选择放弃了关羽。但对于关羽来说,他怎么能接受自己被这样 “抛弃” 呢?他满心的忠义,却换来这样的结局,怎能不让他痛心疾首。
关羽死前大喊的那四个字,或许就是他对这种局面的愤怒和不甘吧。他到死才明白,蜀汉的权力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自己却被蒙在鼓里。不过,关羽的忠义之名,却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受到影响。相反,他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忠义的象征。
咱后人看这段历史,难免会为关羽感到惋惜。但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变数和无奈。刘备、诸葛亮、关羽,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只是在权力和局势的漩涡中,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这段历史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要是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就请动动你们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一下,祝大家都能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