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晋中战役后,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岌岌可危,他不甘心自己的政权即将崩塌,于是决定寻求蒋介石的帮助。蒋介石派出了国民党第三十军,以空运方式将部队送往太原支援。然而,蒋介石并未料到,这支军队的指挥官,黄樵松,早已对国民党的腐败现象深感厌恶,心中暗藏了起义的计划。
黄樵松早已在暗中筹备起义,但不幸的是,这一计划被内部的叛徒泄露了出去。起义最终失败,黄樵松被蒋介石处决,而那些叛徒则仍然逍遥法外。直到一年后,太原解放,解放军将这些叛徒捉拿归案,为黄樵松报了仇。
那么,黄樵松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英雄呢?
1948年,晋中战役爆发,人民解放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以六万人的兵力,歼灭了阎锡山的十万军队。解放军以惊人的速度解放了十四座县城,太原孤立无援,晋中战役至此结束。阎锡山在战败后,心情愈加沉重,时刻担心太原的陷落。与此同时,华北解放军一兵团司令员徐向前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心通过切断敌人外援的同时,争取从政治层面瓦解敌军,实现太原和平解放的目标。
一度,华北军区副参谋长王世英主动提出与阎锡山进行谈判。考虑到阎锡山依旧掌握强大的兵力,放弃抵抗的可能性渺茫,徐向前决定派阎锡山的老师前去与他会面。阎锡山的老师年事已高,已经八十多岁,但依然愿意为此出力。然而,令大家未曾预料的是,阎锡山不久后竟然下令杀害了这位老师。这一举动令徐向前大为愤怒,愤然决定发动进攻,“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给我打!”
太原战役爆发后,解放军迅速展开进攻。八纵队在小店镇展开猛攻,一昼夜内歼灭了敌军的一师一团。与此同时,第十三纵队在南黑窑歼灭了敌人的四十五师,第十五纵队则消灭了敌人七十二师和七十三师的各一个团。阎锡山在形势愈发不利的情况下,开始求援蒋介石。蒋介石意识到阎锡山的失势,将国民党第三十军紧急空运到太原,提供支援。
第三十军的军长黄樵松,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尉氏县的一个贫寒家庭。年幼时家境困顿,父亲黄金玉为地主做长工,生活艰难。尽管如此,黄樵松凭借聪明才智获得了家乡私塾老师的喜爱,并在一次次考试中名列前茅。由于家乡饱受旱灾,黄樵松决定辍学参军。然而,由于身高不符标准,他最初未能通过体检,最终因监考官的赏识,才得以进入学兵团深造。
黄樵松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学兵团里刻苦训练,特别是射击技能,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1926年,冯玉祥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组织了国民联军,黄樵松作为冯玉祥卫队的一员,与共产党员们有了更多接触,并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然而,随着中原大战的爆发,冯玉祥失利,黄樵松所在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成为了国民党军的一部分。1938年,黄樵松在蒋介石的指引下参加了国民党高层的军事会议,期间结识了朱德、彭德怀、贺龙等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并与他们在战术上进行了深入交流。黄樵松对八路军的战略非常赞同,并与朱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尽管如此,黄樵松依然效忠于国民党,直至抗日战争结束。1945年,黄樵松担任68军143师师长,参与了南阳保卫战,这是他抗日生涯中最为激烈的一战。面对日军的猛攻,黄樵松在长达七昼夜的顽强抵抗中,最终虽然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但也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抗战胜利后,黄樵松对未来产生了深深的迷茫。他不愿再用枪指向中国同胞,但身为军人,他也无法违抗命令。
直到1948年,解放军对太原发动进攻,阎锡山陷入困境,再次向蒋介石求助。蒋介石派遣黄樵松率第三十军前往支援。此时,徐向前认为黄樵松有起义的可能,于是安排高树勋将军与他通信,劝说他起义。高树勋在信中详细列举了国民党在华北和东北的失败,以及其他将领的起义经历,最终深情地劝黄樵松:“早下决心,高举起义旗,回归革命阵营。”
在收到高树勋的信后,黄樵松决定加入革命行列,开始密谋起义,并找到自己最信任的部下——二十七师师长戴炳南,共同商讨起义计划。戴炳南也表态全力支持,并愿意与黄樵松共同生死。黄樵松随即指派谍报队队长王震宇与解放军联系,经过几次谈判后,起义计划渐渐成熟。根据计划,黄樵松将通过部队换防,将三十军的两个主力团调回东、北两城,为解放军提供一条安全通道,随后围困太原绥靖公署,逼迫阎锡山投降。黄樵松还秘密命令办事处制作了1.2万件白布臂章,为起义做准备。
然而,黄樵松未曾想到,他最信任的部下戴炳南背叛了他。戴炳南将起义计划泄露给了阎锡山,并在得知黄樵松的计划后,决定告密。戴炳南趁夜悄悄来到太原绥靖公署,见到了阎锡山,告知了他即将发生的变故。阎锡山闻讯大惊,立刻下令加强警戒,并迅速制定了对策。
不久后,黄樵松接到了参谋长仝伯诚的电话,要求他去参加所谓的“紧急军事会议”。黄樵松并未意识到危险,带着一名卫士前往。抵达目的地后,黄樵松被当场控制,卫士也被扣押,随即他身上的起义文件被搜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黄樵松冷静应对,表示愿意承担起义失败的责任。
在黄樵松被捕后,阎锡山将其押送到南京,交给蒋介石处理。蒋介石对黄樵松的叛变计划极为愤怒,立即下令进行军法会审。在残酷的审讯中,黄樵松始终保持沉默,并展现出极高的革命气节。最终,黄樵松被判处死刑,并在南京壮烈牺牲。
黄樵松牺牲后,妻子王怡芳不顾刚刚分娩的虚弱身体,赶赴南京为丈夫收尸。她历经艰难,最终将黄樵松的遗体运回故乡安葬。黄樵松的英勇牺牲并未被遗忘,而是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戴炳南的背叛最终未能改变太原的命运。1949年,阎锡山在解放军的猛攻下仓皇逃窜,戴炳南则企图逃避责任。然而,解放军最终发现了他藏匿的地方,并将其逮捕。在人民的要求下,戴炳南被判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