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晋升速度最快的后妃之一——慈安
提到清朝那些晋升速度极快的后宫妃嫔,董鄂妃无疑是大家最先想到的人物。董鄂妃入宫仅一个月,便升为皇贵妃。如果不是孝庄的强烈反对,顺治皇帝很可能会第二次废后,将董鄂妃立为皇后,坐上中宫之位。
然而,清朝历史上还有一位后宫妃子,她的晋升速度更为惊人,堪称“坐火箭”。她在短短40天内从入宫到成为皇后,而且这位皇后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就是慈安——孝贞显皇后。
孝贞显皇后的家世背景
孝贞显皇后出身于满洲镶黄旗,镶黄旗作为清朝的上三旗之一,代表着显赫的家世。孝贞显皇后所在的家庭,不仅背景深厚,还是清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出自镶黄旗的皇后之一,这意味着她的家族背景十分特殊,家族成员都在清朝历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她的家族源自弘毅公府钮祜禄氏,钮祜禄氏的祖先之一额亦都,是满洲四大部落之一的纽特部的领袖,而孝贞显皇后则是额亦都的后代。她的七世祖车尔格曾是清朝的户部尚书,相当于今日的民政部长,担任着极为重要的职务。车尔格的家族在清朝初期拥有较高的地位。车尔格的妹妹是皇太极的原配妻子,虽然她因冒犯努尔哈赤而被弃,但这段历史却为车尔格家族增添了不少色彩。
车尔格的后代包括了巴喀和永寿两代人,尽管地位有所下滑,但直至车尔格的曾孙遵住娶了大学士尹继善的女儿后,家族的名望再次得以恢复。遵住的两个儿子分别成为了总兵和户部尚书,这也奠定了孝贞显皇后家族的未来。
孝贞显皇后的成长轨迹
孝贞显皇后的家族背景无疑为她的出宫之路铺平了道路。她的父亲穆扬阿曾任广西右江道相当于地方长官的职务,且家中有兄妹三人。她的哥哥广科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而她的两位姐妹则分别嫁入了庄亲王府和奉恩将军府。家族的显赫地位,使得孝贞显皇后能够成为一位极具潜力的皇后候选人。
尽管如此,孝贞显皇后并不是一开始就被选为皇后,而是以妃子的身份入宫。道光帝去世后,咸丰帝继位,接着就举行了选秀。最终,孝贞显皇后(当时名为贞嫔)脱颖而出,成为了皇宫中的一员。她与英贵人一起被选中入宫,而她的封号“贞嫔”在满语中有“贞节”之意,汉语的含义则为“正”,显然,贞嫔当时已被视为预备皇后。
孝贞显皇后的迅速晋升
自入宫以来,孝贞显皇后便迅速得到了咸丰帝的宠爱。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便晋升为贵妃。到六月初,咸丰帝更是毫不犹豫地下旨将她封为皇后。可以说,孝贞显皇后的晋升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仅用了40天的时间。
不少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咸丰帝不直接让孝贞显皇后一开始就成为皇后,而是先以妃子的身份入宫。原因其实与当时的经济状况有关。咸丰帝继位后,国家财政困窘,他需要处理父亲、祖母和皇后的丧事,还要应对太平天国的叛乱,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为了节省开支,咸丰决定先让孝贞显皇后以妃子身份入宫,免去举行盛大婚礼的费用,等以后再晋升她为皇后。
孝贞显皇后的临朝称帝
咸丰去世后,年仅五岁的同治帝即位,孝贞显皇后成为了两宫皇太后之一。由于同治帝年幼,朝政由八位大臣辅佐,而慈安和同治帝共同持有两枚印章,这样就能有效地制约那些大臣的权力。此时的安排可以说是天衣无缝,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但也给两宫皇太后的争权带来了伏笔。
尽管如此,当咸丰的灵柩回到北京后,孝贞显皇后和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了政变,成功掌控了政权。此后,两位年约二十多岁的女人成为了大清国的实际掌权者,分别统领了宫廷和朝政。
孝贞显皇后的深远影响
尽管慈安和慈禧在权力上存在矛盾,尤其是在安德海事件和同治帝大婚问题上,孝贞显皇后仍然对整个政变起到了关键作用。她和慈禧的配合,使得清朝的政治结构更加稳固,也让大清的权力重心逐渐转向后宫。
值得一提的是,孝贞显皇后的死亡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少争议。她的突然去世至今依然被认为充满疑点。有一部分人认为她可能是被慈禧所害,但也有历史学者认为,她的死与她的身体状况有关。其实,慈安曾长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也就是“厥症”,因此她的突然离世更有可能是由于病痛所致,而非他人谋害。
孝贞显皇后去世后,遗体被安葬在昌瑞山南麓的定东陵,她被追封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她的一生,见证了清朝历史中的动荡与变革,也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