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图/国新网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表示,“十四五”期间,文旅部会同宣传、外交、公安、司法、文化和旅游、海关等多个部门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等,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入手,携手并肩、攻坚克难,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首次纳入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相关表述,加大流失文物追索工作中的跨部门协同力度;推动开展历史上流失文物的溯源和流转历史研究,为流失文物追索夯实基础。
努力推进追索实践,圆明园石柱、丰邢叔簋等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特别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帛书——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在流失美国79年后回归祖国,是我国依托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成果。
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与27国签署政府间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协定,联合18个国家发布《关于保护和返还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过其他非正义、非道德方式获取之文物的青岛建议书》,扩大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同心圆”。2025年,我国还首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缔约国大会主席国,为流失文物追索返还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
下一步,文旅部将继续以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归途”为“征途”,进一步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制度安排,协同各方,凝聚合力,推动更多文物“回家”。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温艳丽 龚凌蔚 北京报道
编辑 万璇 肖洁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