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禅,字公嗣,乃先主刘备之长子。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之时,立禅为王太子。及至即位尊号时,册文中写道:“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遇汉室艰难,贼臣篡位,国家无主,社会动荡不安,以天命之威,朕继大统。”这段文字显然表露了刘备在建立大业时所面临的挑战及后嗣的重大责任。
▲刘禅剧照
刘禅作为刘备的儿子,时常出现在《三国演义》中,早已为人所熟知。他的小名“阿斗”则有一段有趣的来历。相传刘备的妻子在怀孕时曾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吞下了北斗星,之后便怀上了刘禅,因此才得此小名。
▲曹操剧照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一直被塑造成反派角色,这也让曹操的历史形象多年来饱受争议。京剧中的曹操脸谱通常是白脸,象征奸诈与狡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备的正面形象,长期以来他都被视为仁义之君,深受民众喜爱。然而,近年来,人们对于刘备的认知开始发生转变。
▲刘备剧照
众所周知,刘备具备极强的野心,尽管他以仁德之名广受欢迎,但实际上他对于称帝的欲望从未掩饰。虽然他不像曹操那般心狠手辣,但二者在追求皇权的道路上有着相似的目标。甚至可以通过刘备儿子的名字看出他的心思,这显然早有雄图。
▲刘封画像
刘封,非刘备亲生,却是刘备所收养的大儿子。刘备当时尚未成为皇帝,正依附于刘表,而自己年事已高,始终未得子嗣。因此,他决定收养刘封作为继承人。刘封在20岁左右时因战场失利被刘备处决,虽然不是亲生儿子,但这一举动却有效维护了刘备的威信。
▲刘禅剧照
刘备的第二个儿子便是刘禅,他实际上才是刘备名正言顺的长子。然而,刘备对待亲生儿子刘禅并未展现出过多宠爱。在长坂坡一战中,刘备甚至毫不犹豫地舍弃妻儿以保性命。要不是赵云的勇猛,刘禅恐怕早已命丧于此。尽管如此,刘禅最终还是继承了刘备的帝位。
▲刘备剧照
刘备的第三、四子分别是刘永和刘理。这两位儿子并没有明确的生母记载,推测应是刘备的妾室所生。因为他们的母亲地位低微且没有留下太多记载,故这两位儿子并未受到特别关注。刘永较长大,但与刘禅的臣子们关系不佳,最终被封为爵位,送走了。刘理则在年幼时便夭折了。
▲刘永剧照
综述来看,刘备为四个儿子取的名字也极具深意。将这些名字连起来,“封禅永理”便是一个极为鲜明的信号。“封禅”二字自古与皇家祭祀相关,寓意着刘备早已对称帝有了宏大构想。《五经通义》中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这表明,刘备不仅希望自己的政权稳固,还期盼着能将帝位传给后代。而名字中的“永理”则寓意着长久治理和永续传承,这些象征着刘备在内心深处早已策马奔腾,渴望一统江山。
通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刘备的野心无可忽视。他的所有决策、甚至儿子的名字,都暴露了他一心想要建功立业、永固江山的雄图。显然,刘备在平民百姓心中树立的仁者形象,掩盖了他深藏心底的权力欲望。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三国志》
《资治通鉴》
图片来源网络
文案编辑目海志桃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