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
艺术新玩法,傩戏“活起来”
直播中,学生通过手势,让电脑里的傩戏面具“动”起来。
文/图 湖北日报通讯员 邹芬 常玲玲 刘海燕
仿生蜘蛛灵活爬行,傩戏面具实时变幻,打火机竟可隔空“点火”……9月5日,湖北日报联“县”直播走进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湖北美术学院创新学院,带领网友云端探访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艺术与科技专业。
直播在湖北美术学院创新学院智慧教室内拉开帷幕,廖老师与学生们带来了多项令人惊叹的教学成果展示。
爬行自如的仿生蜘蛛,其外壳运用3D打印技术精心制作,螺旋纹理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也体现出打印技术与视觉艺术的巧妙结合。在智能程序的控制下,蜘蛛能够借助距离传感器实现自动转向与避障,行动自如、栩栩如生,仿佛被赋予真正的生命。
交互式傩戏则是通过电脑屏幕实时捕捉画面中的人物手势,从而驱动面具形态同步变化,所有面具均基于AI技术建模生成,每一副都形态各异、设计精良。
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大三学生陈奕洋说:“傩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年轻人而言既古老又神秘,我尝试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它‘活’起来,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沉浸式体验设计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方向,也希望将来我打造的这类交互式新媒体艺术装置能够走向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这个课堂上,AI技术、仿生机械、交互装置等科技元素,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与零件,而是艺术表达的新语言。
随着直播镜头的切换与实时互动的推进,大量网友在线观看和互动,不少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没想到艺术还能这样玩!”“这才是面向未来的专业!”
湖北美术学院创新学院廖悦彬老师说:“现在是艺术与科技不断交汇的时代,我们的专业课程特地将人工智能、创意编程和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同时建立起艺术的感性认知与技术的理性逻辑。而学生们在尝试技术服务于艺术的过程中,也不断突破自我,诞生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