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使得本已危机重重的清朝雪上加霜。这场运动如狂风暴雨般迅速席卷了清朝的大部分领土,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慈禧太后终于感到坐不住了。这个时候,曾国藩建立的湘军开始崭露头角,有力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势力。这一变化不仅改变了太平天国的命运,也为其最终走向灭亡埋下了伏笔。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中,石达开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被尊称为翼王,掌握着重兵,是太平天国的核心领导之一。然而,太平天国的发展在天京事变后发生了急剧转折,整体局势也随之急转直下,失去了曾经的辉煌。1856年,天京事变的爆发成为了这一运动的分水岭,使得太平天国开始由盛而衰,无法再恢复昔日的辉煌。
在太平天国失败之后,石达开心存东山再起的希望,虽说再起的机会并非没有。然而,在他的渡大渡河的计划失利后,这个希望几乎变得微乎其微。尽管清政府并不想彻底铲除石达开,反而打算给予他一些生存的机会,出于希望能尽快使他投降,特派杨应刚前去进行劝说。
为了展现诚意,清政府特意向石达开的军营送去了大量的军粮。在太平军最缺乏补给的时期,粮草的到来无疑是个重要的信号,这意味着清政府希望通过和谈来解决当前的僵局。虽然正史中没有详细记载清政府与石达开的谈判,但民间却流传着两种说法,或许能从中窥探当时的局势。
首先,在6000名太平军士兵中,有4000人选择回归故土,将口粮和证件送归自己家乡。其次,剩下的2000人则在石达开的指挥下,继续武装前行,随同周扎福从西马沟迁移至大船堡。1863年6月10日,石达开再次尝试横渡大渡河,可惜再度以失败告终。他不得不面对此时强大的清朝军队和当地武装势力,内心充满了沉重的情感。
这种沉重不单是对自身前途的无奈,还有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士兵安危的深切担忧。石达开的三位妻子意识到自身或许成了他的负担,因此决定主动离开,以免拖累他。被护送至成都后,清军又派兵攻陷了大树堡。在余下的1000人中,除了300名老人和儿童,其余的均遭到清军的屠杀。最终,石达开被逮捕并公开审问,他在审问中表现得非常冷静,但却苦于无力辩解,最终被判以死刑。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的审判在成都的大会堂进行。他满怀激情的演讲让人感受到他的坚定信念,甚至让主审法官无言以对。尽管如此,石达开最终还是被宣判死刑。在被执行处决的过程中,他始终保持沉默,未曾吐露一句怨言,展现了令人敬畏的决心和顽强意志,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清军士兵,大家纷纷称呼他为“怪人”。
石达开在凌迟中被杀的消息传开后,他的家庭也受到牵连。那时,石达开有一个年仅五岁的儿子,清政府“慷慨大方”地决定将他监禁,并表示等他长大后再施以凌迟之刑。若事情真如他们所言,这样的残忍手段无疑显得格外阴寒,无法形容清政府斩草除根的冷酷。
至于石达开儿子的去向,有两种推测。一种认为,他在监狱中苦苦哀嚎,但因哭闹不止最终遭到清军勒死;另一种则认为,他可能被骆秉章所收养,并逐渐长大成才。还有其他可能性,但在此并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