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若有人不服从你的命令,便可以铲除他,太子问道:若他愿意顺从,那又如何?李世民笑着回应:那就应当升他为官。
文|明明
在历史长河中,李世民无疑是一位颇具声望的英明君王。尽管他所采用的某些手段并不光彩以获取皇位,但他在成为皇帝后确实为唐朝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因此他被后世铭记,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还兼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在他生命的晚期,李世民为了帮助继承者稳固政权,曾真诚地对儿子言道,希望他在登基后谨慎处理一位心存异志的将领。如果该将领心中有二心,必然要加以除掉。这个令李世民心忧不已的将领,是众所周知的徐懋功。
徐懋功在唐朝年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重臣,他先后担任过兵部尚书、司空、太师等重要职务,最终被封为英国公。徐懋功的一生致力于为唐朝的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因而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与荣誉。然而,尽管在表面上李世民与徐懋功的关系看似融洽,实际上李世民始终对其不敢完全信任,心中暗藏戒心。
当年,徐懋功在朝廷上表现得与李世民十分亲近,但他背后却时常摇摆于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这让李世民对他的忠诚产生了一丝疑惑。尽管李世民有意拉拢他,徐懋功的态度却始终保持温冷,这使得李世民对他日渐不满。不过,他也清楚徐懋功的能力非凡,尤其在军事事务上才华横溢,如果将其铲除,必将是对唐朝的巨大损失,因此他始终不敢下手。
同时,徐懋功奉献给唐朝的生命,可谓倾尽一生。尽管他取得了丰功伟绩,依然没能避免李世民的猜忌。李世民在临终前特别嘱咐儿子,切忌对徐懋功掉以轻心。他虽然才华横溢,但与新任皇帝并无私交,因而他对皇子或许会缺乏信任之心。
一旦李世民去世,徐懋功很可能成为一个威胁皇室的势力。李世民希望通过对他的考验,判断他对大唐的忠诚。一旦判明忠诚,徐懋功便可重用。李世民心中盘算着用降职的方式来试探他,若徐懋功拒绝接受外调,那就应当立刻将其除掉。李治向父亲询问:如果他愿意去远方,那又如何?李世民回答道:若他乐意服从,说明他并无二心,这时候便可以放心地任用他为宰相。
后来智勇双全的徐懋功确实接受了朝廷的调令,愿意前往外地服役,然而他还未启程,便被提升为宰相。徐懋功与李世民共事多年,早已明白这次贬职实际上是对他的考验,而在晋升宰相后,他辅佐了三位皇帝,因此在朝廷中赢得了极高的信任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