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与艺术的对话 | 2025“能源与文明”展览即将盛大开启
创始人
2025-09-09 18:04:07
0

2025年9月14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与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推出的大型科普展览“能源与文明——科学艺术·聚变未来”即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作为国内首个以“可控核聚变”为主题的美术馆级科学艺术展览,展览汇聚了核聚变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与艺术界领军人物。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展览将科学成果与当代艺术表达方式相结合,构建了从科学问题到艺术表现,再到公众认知的完整知识链条。

展览聚焦能源技术的迭代与文明的进步,特别是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性进展。通过历史、科学和艺术三个维度的知识图谱构建,与艺术表达相结合全面展示核聚变科学原理。以历史维度回顾了钻木取火到核聚变的能源技术演变,展示了中国核聚变研究的艰难历程;从科学维度全景式解读了可控核聚变的原理,并通过EAST、托卡马克等珍贵科学文物展示科学探索的历程;在艺术维度上则通过巨型装置作品如《闪电》《海》《造太阳》等,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视觉奇观,激发观众的感官体验与思考。

展览创新性的展示方式不仅实现了科学表达与艺术认知的双向激发,还让观众通过沉浸式的体验,直观感受到能源的无限潜力,激发人们对未来能源时代的想象与思考。

2025.09.14-10.12

跨界激发:科学与艺术的双向互动

01

展览将通过多个装置作品巧妙融合科学表达与艺术认知,激发观众对核聚变技术的深度思考与感官体验。

装置《闪电》

装置《闪电》延续了特斯拉线圈的设计理念,既是19世纪末尼古拉·特斯拉伟大发明的再现,也连接了历史、现在与未来。这件作品不仅呈现核聚变所需的超高温环境,还通过剧烈的声响与光影碰撞,隐喻自然界的深层动力,并在视觉和哲学层面与核聚变这一人类终极能源梦想展开对话。

装置《海》

装置《海》通过50吨人造海水,生动展示海水转化为能源的未来图景,突显了可控核聚变的巨大潜力,表现了其作为理想终极能源的价值。

装置《造太阳》

《造太阳》通过光纤设备将户外阳光引入美术馆,再通过聚光投射,创造出直径5米的“人造太阳”,不仅还原了阳光的能量形态,还与展馆中的50吨海水场景相呼应,帮助观众直观理解核聚变能源的巨大潜力。通过这些作品,展览打破了传统科普展览形式,创造了一个互动性的艺术与科学体验空间。

2025.09.14-10.12

科学文物:见证物理世界的

精密与深奥

02

展览精心挑选了一系列核聚变科学装置,展示了物理世界的精密与深奥,构成了“文明演进的物证链”。从我国首台托卡马克装置到EAST装置,这些跨越近两个世纪的珍贵的科学装置,串联起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关键历史节点,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探索中的重要地位。

自1970年代起,中国便启动了磁约束聚变研究计划,托卡马克成为主要研究路径。80年代,国内成功建成了第一个小型托卡马克装置KT-5,标志着我国在核聚变研究上的突破。该装置不仅为等离子体与波相互作用等基础物理问题提供了重要实验平台,还推动了多种先进等离子体诊断技术的发展,成为核聚变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实验平台。通过展示这些珍贵文物,展览让观众深刻理解中国核聚变研究的巨大成就及其在全球能源科技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2025.09.14-10.12

趣味公教:探索核聚变的

奇妙世界

03

展览设置了多项互动体验装置,如聚变水滴·解码文明(海水卡)这是一次参与式科普:每位参与者都是文明能量的传递者,孩子们通过提取海水→激活文献内容→拼合能源文明密码墙的过程,亲身体验“从一滴海水到无限能源”的科技奇迹。同时,展览现场还将推出一系列与核聚变及能源相关的衍生品,观众可以通过这些产品延续展览体验,深入思考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此次展览列入2025年全国科普月、202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以及2025年第三届中国(合肥)国际科学艺术周系列活动。未来将至合肥、重庆、深圳、上海等城市展开巡展。展览也将与多个科学教育机构达成合作,未来通过“科学艺术工作坊进校园”和“主题云课堂”等形式,触及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

能源与文明——科学艺术·聚变未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一层展厅

展览时间:2025年09月14日-10月12日

展览工作团队:

学术顾问:林茂 李建刚

特邀指导:邱志杰 胡浩民

总 协 调:潘承辉

行政协调:吴娅娟 王姝

总 策 划:吴征 孔德峰

展览总监: 靳军 韩文超

展览统筹: 高高 海军

策展团队:张兆宏 沈星逸 苏磊 沈聪 陈娱 渠承明 何秋言

执行策展:蔡苗苗 刘祥琦 周游 胡一葳 吴颖淇 朱子修 吴振东 胡曼露

展览协调:王静 刘希言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

合肥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

大太阳(合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科普中国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

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普文化产业专委会

工业制造艺术创新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北京国际设计周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爱普生光影研究院

深圳视爵光旭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原力辰超导技术有限公司

几沐实验室

天与ARTECH

安徽本轮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和谷共创科技有限公司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吴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特朗普的野心很大,他心中所构想的,乃是一个由中美俄三国共治的世界格局。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计划与中...
原创 三... 在古代历史上,谥号通常用来评定皇帝、诸侯、大臣等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这一殊荣。谥号...
原创 刘...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天下纷争。在这种激烈的战斗环境下,各个诸侯不仅在战场上要面对被击败甚至丧命的风险...
原创 她...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精彩纷呈的故事,其中包括了这样一位女性,她年仅15岁便嫁给了皇太极,尽管一...
原创 妲... 大银幕上,我们看到的妲己,往往是一个身着华丽衣袍、气质妖娆的狐狸形象。然而,历史上的妲己究竟是怎样一...
珍妃投井真相:慈禧为何对光绪宠...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紫禁城贞顺门水井边传来一声惊叫。当太监们捞起珍妃遗体时,她身上的珍珠旗装已被...
原创 1... 1900年8月14日,慈禧太后多次召见军机大臣王大臣等人,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带着光绪皇帝出...
原创 4... 1949年5月10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发布了《淞沪战役作战命令》,宣告上海解放战役正...
原创 1... 天南地北大拜年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这个欢聚一堂的春节时刻,无论是家里团圆,还是观看春晚,大家...
三国未解之谜:曹操为何下此毒手... 在汉末乱世的尘埃中,曹操,这位日后的魏国奠基人,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逃亡经历。在这段充满危机与变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