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大拜年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这个欢聚一堂的春节时刻,无论是家里团圆,还是观看春晚,大家都享受着难得的平和与喜庆。即使是军队,除了少数重要岗位的战士,绝大多数也会聚集一堂,分享这段热闹时光,度过一个充满活力的春节。然而,我们今天能够安享这份祥和的节日,背后凝结的是先辈们为国家独立与自由付出的巨大牺牲。正是他们在列强、买办和地主压迫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那时,革命先辈们为建设新中国付出了全部的努力,他们的奋斗精神没有因时间而淡化,连大年初一他们也在战斗,完全没有节日的安宁。本期《以史为鉴》将带大家回顾1929年大年初一时,红军在战争中的过年故事。
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虽然击退了几次敌人的“围剿”,但由于湖南省委提出的错误战略要求,红军在湘南冒进,导致了那场震惊四界的“八月失败”,红军主力遭受重创,伤亡惨重。
当时的井冈山经济状况极为困难。陈毅在回忆中写道:“红军经过空前的艰难,冬季的边界崇山中积雪厚重,寒气逼人,军队的衣物和食物极为匮乏。由于敌人封锁,红军无法外出游击,无法筹集粮草和资金,经济形势陷入死局。”
到了1929年1月1日,常凯申命令何键作为两省“会剿”总指挥,集中约三万兵力,分五路对井冈山发动进攻,企图彻底摧毁红军。
此时,井冈山已经进入严冬,寒冷的气候和厚重的积雪使得红军难以外出活动。敌人还严密封锁了各条通道,致使红军无法进行游击,补给变得愈加困难。士兵们穿着单薄的衣服,食物以红米和南瓜为主,已经两个月没有得到任何现金。红军的存亡岌岌可危。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红军召开了柏路会议,决定让由红五军改编的红四军第三十团和袁文才、王佐指挥的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由彭德怀和滕代远共同指挥;而朱德和教员带领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目标是突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常凯申的江西剿匪总部评价这支红军部队为“釜底游鱼”。在这条路上,红四军穿行于深山老林,1月23日攻占大余县,敌人才察觉红军的动向,并迅速集结兵力围剿。
然而,由于红军没有及时获得敌人动向的情报,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红四军遭遇了惨重损失。28团的党代表何挺颖和独立营营长张威壮烈牺牲。红四军只得紧急转移,通过庾岭绕道广东南雄,最终折返回江西信丰。
这一路上,红军饱受敌人围追堵截,艰难跋涉。在寻乌项山的圳下村,朱德和毛泽东差点遇害,朱德的妻子伍若兰不幸被捕,并最终英勇就义。
为了摆脱困境,红四军先后翻越数座雪山,直到2月抵达江西瑞金北面的大柏地一带。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战斗和行军,红四军已经跋涉了超过一千多里,补给几乎枯竭,士气低落,情况堪忧。
2月9日,正值除夕,红四军前卫的31团3营的一些战士找到3营党代表罗荣桓,情绪激动地表达了他们的不满。一名战士说道:“我们每天都被敌人追赶,今天是年三十,难道就这么继续逃跑吗?”另一位战士也表示:“就连乞丐都有年节过,咱们就不能过年吗?”还有战士直接请求:“党代表,给上级反映一下,打个仗,不能让敌人这么嚣张,我们才能安稳!”
在与营长陈正春商量后,罗荣桓决定前往大柏地的指挥部反映士兵们的困境。然而,当时担任后卫的2营已经发现敌人的先头部队,开始交火。
经过深思熟虑,朱德和教员决定利用大柏地的有利地形,准备伏击敌人,趁敌人疲惫时给予致命一击,以此为红军争取休整时间。
尽管正值除夕,敌人通过虚假宣传让当地百姓纷纷躲藏起来,但为了保证战士们充足的体力,前委批准动用百姓的余粮供给战士,并留下借条承诺日后偿还。
经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后,红四军战士们在夜晚悄然进入伏击阵地。2月10日,正月初一的清晨,天空飘起毛毛细雨,北风时起时止,战士们的单衣湿了又干,寒冷刺骨。下午三点左右,刘士毅的两个团终于赶到,准备追击红军。红军佯败,边打边退,逐渐将敌人引入包围圈。
到了晚上,红军发起了总攻,凭借高地的有利位置,士气高涨,成功击败了敌人。尽管每人只有几发子弹,但红军战士们凭借坚定的决心,开始了激烈的肉搏战。随着子弹耗尽,红军用枪托、刺刀、石块与敌人展开近身战。此时,敌人也试图反击,局势一度陷入僵持。若无法打破僵局,红军将面临无路可退的困境。
在这危急关头,教员和朱德亲自持枪,带领总预备队和警卫排发起强力攻击,扭转了战局。经过一整天的激战,红军终于在正午时分歼灭了敌军两个团的大部分,俘虏了肖致平、钟桓等800余人,缴获了800余支枪支和6挺机枪。
尽管因战况紧张,红军无法带走所有的武器,只好将一些损坏的枪支砸烂抛弃,然而,俘虏的团长肖致平在混乱中逃脱了。
这场胜利让红四军终于得以休整,敌人的追击被彻底摆脱。此后,红四军乘胜进军闽西,并发现了瑞金这一重要战略地点,最终在此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大柏地战斗的胜利,对于红四军来说,是自井冈山以来的首次大胜,意义深远。陈毅曾感慨道:“这场战斗是我们在屡败之后的最后一搏,以空枪与敌人在血泊中挣扎,最终赢得了胜利,是红军成立以来最荣耀的战斗。”
1929年5月,在大柏地战斗四个月后,一支穿着崭新灰布军装的队伍再次来到这里,带着满满一筐银元,告诉当地百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上次打了仗吃了你们的粮食,这次是来还钱的。”百姓们感到惊讶,一边半信半疑地拿出红军留下的借条,没想到真的收到了补偿的银元。
这个故事成为了当地传颂的佳话,也让无数人对红军产生了深厚的敬意。几年前,曾经在红军最困难时,战斗在这片大柏地的他们,已在未来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1933年,已经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教员,再次路过这里,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他凝视着大柏地,心中涌动起无尽的感慨。不久,他便作诗一首《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大柏地之战: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的战斗》——福建党史月刊 2009
《奠基礼:大柏地战斗纪事》——党史文苑 2010
《对大柏地战斗历史意义的几点认知》——党史文苑 2012
《让几乎不摸枪的主席亲自持枪率队冲锋的这场战斗,背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