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00年慈禧挟光绪出逃,日本人入故宫拍下罕见照片,反差当真巨大
创始人
2025-09-10 05:01:33
0

1900年8月14日,慈禧太后多次召见军机大臣王大臣等人,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带着光绪皇帝出逃。当他们离开宫廷时,一位名叫小川一真的日本摄影师和他的朋友获得了进入北京紫禁城的机会。两人拍摄下了一组罕见的照片,这些照片与人们通常想象中的紫禁城存在巨大的差距。

王文韶曾记录下慈禧召见他们商讨“出京”的过程。当时与他一同被召见的还有刚毅和赵舒翘。王文韶记得清楚,当他见到慈禧时,大殿里只剩下了刚毅和赵舒翘两位大臣。慈禧太后情绪低落,对王文韶三人说道:“只剩你们三人,务必随驾,其余之人各自回家,已丢我母子不顾矣。”随后,慈禧命王文韶稍后再去找她,并表示:“你年纪大了,若跟随我劳苦,我心不安。”而刚毅和赵舒翘则被命令务必同行。

历史学家对慈禧的安排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她的决定显露出极端的自私和对生命的恐惧。慈禧让忠心耿耿且能够保护自己的人如刚毅和赵舒翘随行,显然是考虑到出逃途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果有危险,他们能为她提供保护。至于王文韶,慈禧以其年事已高为由,暂时让他留下,或许她也想通过王文韶的生死来判断北京一带的危险程度。如果他在途中死去,就代表着那里异常危险;若他幸存并追赶上来,或许她还有重新回到北京的机会。

安排好随行人员后,慈禧太后于第二天清晨带着光绪皇帝和大阿哥浦口等人准备出逃。天刚破晓,载澜骑马急奔而来,慌忙告知慈禧洋人军队已逼近东华门。消息让慈禧大惊失色,脑海中迅速浮现出自己被俘后的种种非人折磨,她一度情急之下打算跳水自尽,但载澜及时拉住了她,劝她冷静下来并寻找其他应对之策。

慈禧太后一边哭泣一边匆忙离开,头上珠光璀璨的饰品因为奔跑而乱作一团。在光绪皇帝的扶持下,慈禧和隆裕、瑾妃等人勉强坐上了马车。车后跟随的是骑马和徒步的王公大臣,总共有约千余人组成的逃亡队伍,艰难地朝西方进发。当时天空下起了小雨,随行的贵族们没有带雨具,人人都被淋透,场面凄凉、狼狈。正如时人所描述:“天忽细雨,从者皆未携雨具,悉被淋透,其状萧索凄苦。”

傍晚时分,队伍终于抵达昌平。一路奔波,大家都没有时间停下来吃饭,尽管从村民那里得到了些许食物,慈禧和光绪依旧感到寝食难安。清朝进士李希圣在《庚子国变记》中提到:“上及太后不食已一日矣。民或献蜀黍,以掬食之。太后泣,上亦泣。时天寒,求卧具不得,村妇以布被进,濯犹未干。夜燃豆箕,人相枕藉而卧。”

相比于慈禧和光绪的狼狈,日本摄影师小川一真则在紫禁城内肆意拍摄,进入这座昔日帝王的禁地后,他对其中的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另一位名为伊东忠太的日本学者也在内阁的派遣下来到中国。两人不仅是朋友,还对研究日本与中国建筑之间的渊源深感兴趣。自明治维新后,日本学者就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力求更好地理解日本与中国建筑之间的联系。

日本在建筑风格上深受中国唐代影响,伊东忠太和小川一真这次的目的是深入研究紫禁城这个中国建筑的巅峰之作,了解其中的建筑特征、工艺以及结构。两人在紫禁城待了20多天,进行详尽的测量和考察,这也成为北京紫禁城第一次接受近现代建筑学的调查。受此启发,许多日本学者纷纷前往中国各地进行建筑研究并撰写报告发布,仿佛将中国的建筑完全囊括在自己的学术范畴内。

与此同时,梁思成还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看到日本学者的报告,梁思成深感痛心,他甚至喊出了令人震惊的感慨:“如果我们不整理自己的建筑史,那么早晚这块领地会被日本学术界所占领。”因此,梁思成与妻子林徽因回国后,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研究,亲自测绘中国各大古迹,为中国建筑史作出了巨大贡献。接下来,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研究成果将在适当时机进行介绍,但今天我们依然聚焦于小川一真镜头中的紫禁城。

小川一真在1901年拍摄了大量紫禁城的照片,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于五年后由东京帝市博物馆整理出版,名为《清国北京皇城写真贴》。翻开这本影像集,我们可以看到紫禁城在小川一真镜头下的模样,与我们对故宫的想象截然不同。照片中的紫禁城显得颇为破败,一些重要门廊中长满了杂草,宫殿的砖瓦已经开裂,损毁严重。许多木柱和斗拱上的彩漆早已剥落,给人一种衰败的感觉。

走进宫殿内部,我们可以看到窗台和高几上积满了灰尘。紫禁城本应是尊贵的皇宫,但为何会显得如此破旧呢?其中一个原因是,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一行逃亡后,虽然宫内有一些太监和宫女留下,但他们也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感到惶恐不安,哪里有时间修缮宫殿?大多数没有牵挂的宫女和太监早已在慈禧出逃后偷偷离开,留下的几人根本无力打理这个曾经辉煌的宫殿。

此外,清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府腐败,国库空虚,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复紫禁城的建筑。因此,紫禁城的破败和荒凉也成为当时的一个重要象征。

对于这些状况,小川一真和伊东忠太显然不感兴趣,他们的目的是深入了解紫禁城的建筑结构、工艺以及历史。正是这些元素,成了他们日后撰写报告时的核心内容,而这些才是他们从中国文化中掠取的精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文本中的社火记述宋代篇下:... 二郎七圣刀花钱 陆昕藏品 南宋时期 2、南宋范成大(1126年—1193年)《泛石湖记》描绘南宋社火...
原创 大...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麻烦您先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让您享受更多与我们互...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推...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活动 将于9月12日晚 在汉口江滩及长江水域 (长江大桥至长江二桥段)启...
原创 刘... #刘封之憾:忠义两难全 在三国风云的宏大叙事中,刘封的形象犹如一颗被历史迷雾笼罩的星辰,其命运转折...
党史百年天天读 ·5月30日 重要论述 1938年5月30日 毛泽东在《解放》第四十期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文章针...
原创 朱... 开启了朱元璋的明朝洪武大帝,这位堪称“开局一个碗,天下全靠争”的传奇皇帝,一直以来都是争议的焦点。有...
原创 孙... 琦去世后,群臣纷纷推举刘备为荆州牧,并对他治下的公安表示支持。对此,孙权心中略有顾虑,决定将他的亲妹...
原创 李... 中国历史上最容易诞生英雄的时代,无疑是各个分裂割据时期。像秦末、三国、元末等动荡时局,都为英雄的崛起...
原创 忘... 2013年1月26号那天,缅甸北部依瑞丽江畔的莫洛村,有个寺庙里挤满了人。中国远征军第200师的师长...
元代造像艺术:花脚大仙分享《渺... 渺 渺 大 象 ——浙江古代造像艺术巡礼之九 平湖市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渺渺大象——浙江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