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我校建筑学院的《美术写生》课程在众多优秀课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我校在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更是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成果。
《美术写生》课程的负责人程东玲副教授在美育领域耕耘已逾20年,现任广东省第二批美育名师工作室及广东省首批“艺术乡见”工作室的主持人,并且曾获得广东省美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程东玲老师的教学团队,包括张亮、宫晨、罗翔凌及朵朵,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精神,以建筑美育为根本,结合广东省美育名师工作室的“建筑美育传承岭南文化,教育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完善课程的美育机制,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及服务社会实践探索。
在课程建设期间,程东玲副教授主持了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并建设了洛场村、塱头村、油岭村及连南职业技术学校等4个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洛场村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更是被认定为省级基地。依托《美术写生》课程,她还出版了省级精品教材《线条淡彩》。
《美术写生》课程立足于建筑学专业特色,引导学生扎根岭南传统村落,以“美育传承岭南地域文化,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实践课程主线,产出“美术写生+文创产品+人文调研+建筑测绘及保护”的项目式实践成果,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提升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学校实施了多项举措以推动一流课程建设,构建了“合格课程-校级优质课程-省级一流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四级课程培育体系,目前已有校级课程项目260余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为冲击国家课程奠定了基础。同时,学校还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程教学,加快课程教学的智慧化转型,现已有152门课程启动了人工智能赋能的改革工作,提升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学校为参与课程建设的教师提供项目经费支持,并将课程建设成果与教师职称评审紧密关联,明确教学成果在职称晋升中的重要地位。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智慧课程建设,优化培育机制、强化技术赋能、完善激励政策,推动更多优质课程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