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宝成 1963年生,二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齐齐哈尔中山书画院院长,曾就职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作品先后入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一届大字展,第二届“羲之杯”大奖赛,全国书法大赛“冼夫人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庆祝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大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大展,全国第六届楹联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 全国中青年邀请展等十余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曾在美国、日本等国及我国香港、台湾、北京、天津、常州、宜兴、深圳、晋江、石狮、哈尔滨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出版的著作有:《焦宝成书法作品集》《焦宝成书法基础教程》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以心为田 笔墨耕耘
在当代书坛,焦宝成以其对传统书法的深耕与多元书体的驾驭,成为黑龙江书法界的中坚力量。焦宝成,1963年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齐齐哈尔中山书画院院长;曾任教于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国家二级美术师。他四十年如一日,对笔墨之道执着求索,从全国各种书法展参展并获奖,到举办国内外诸多个展,进行长期系统的书法教学,传承与创作并举。他的书法之路如同一笔沉稳的中锋线条,扎实而充满力量。
焦宝成的书法,最鲜明的特质是“诸体兼擅”的全面与“专精传统”的深厚。他尤精正书,兼擅隶、行、草、篆,作品十余次入选全国性书法大展,每一次亮相都透着对法度的敬畏与个性的流露。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中的参展作品,可见其楷书的严谨——取法唐楷的端庄,又融入魏碑的骨力,笔画横平竖直中带着细微的提按变化,撇捺舒展如翼却不失收敛,结体方正稳重,章法疏密有致。而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中的作品,则展现了他隶书的深厚造诣:字形宽博开张,取法《曹全碑》的秀逸与《张迁碑》的雄浑,横画的波磔如劲挺中带着含蓄的弧度,竖画则如柱擎天,沉稳中见力量,墨色的浓淡变化让线条生出“屋漏痕”般的自然肌理,尽显汉隶古朴而率真的神韵。
他对“大字书法”的驾驭同样令人瞩目。全国第一届大字展中,其作品以磅礴的气势脱颖而出——单字径尺,笔力千钧,起笔如高山坠石,行笔似逆水行舟,收笔若万马驻蹄,墨色饱满处见沉雄,飞白露锋处显苍劲。这种对大字“气脉贯通”的把握,源于他对书法“力与势”的深刻理解:既要有“力透纸背”的笔力,又要有“一气呵成”的气势,二者相融,方能让大字在视觉冲击中透着内在的韵律。而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中的作品,则展现了他“小字精雅”的另一面:笔墨细腻如丝,字形娟秀而不柔弱,行款错落有致,卷首卷尾的题跋与钤印相映成趣,透着“书卷气”的雅致,与大字作品的雄浑形成“刚柔相济”的对比,尽显其书法风格的多元。
焦宝成的书法之路,始终与“教学相长”相伴。曾任教于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的经历,让他对书法的“传承”多了一份责任感。所著《焦宝成书法基础教程》,从执笔姿势到笔画技法,从结体规律到章法布局,讲解细致入微,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法度要点,又融入现代教学的通俗表达,成为许多书法爱好者的入门指南。他常说:“书法不是孤芳自赏的技艺,是需要代代相传的文脉。”这种理念让他的创作不仅是个人性情的抒发,更带着“传道授业”的自觉——他的书法作品中,总能看到清晰的“来路”,无论是楷书的唐韵,隶书的汉风,还是行书的晋意,都让观者能读懂传统的脉络,正如他在教程中所写:“学书如登山,每一步都要踩在实地上。”
作为齐齐哈尔中山书画院院长,焦宝成始终以推动地域书法发展为己任。他积极组织书画交流活动,让北国书风与南方的灵秀、西部的雄浑相互借鉴;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与联展,将齐齐哈尔的书法力量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在美国、日本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展览中,他的作品以鲜明的“中国笔墨”特色赢得关注。这种跨越地域与文化的共鸣,恰是书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
从北国广袤的黑土地到全国诸多的书法展厅,从三尺讲台到海外展台,焦宝成的书法始终围绕着“传统”与“传播”两个关键词,围绕着“创作”与“创新”两个切入点。他严守法度,参悟人生,以其扎实的脚步立足当代书坛。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