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沙田村墙绘打卡。
墙绘和果树相结合,形成一幅别样的构图。
墙绘画家绘制墙绘。
墙绘画家绘制墙绘。
游客和墙绘上的水牛合影。
酒房村的哪吒墙绘。
吉水镇墙绘点缀了乡村风貌。
青平镇的红橙墙绘。
漫步廉江乡村,一道道普通的墙壁,正被画笔赋予“魔法”,一幅幅生动的墙绘跃然墙上,廉江的乡村在色彩交织间焕发新生。当前廉江正在开展“缀美行动”,以艺术画笔唤醒乡村记忆,用墙绘连接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产业特色。
这项行动是廉江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的创新实践,旨在打造可持续、可复制的镇村风貌提升“廉江模式”,而这群墙绘画家是廉江的中小学美术老师,是岭南师范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两所“双百行动”高校师生,是各个在廉江服务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成员,他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廉江乡村图景,把美育融入乡村建设。
乡村记忆 墙上复苏
在城南街道酒房村,一幅“我在酒房等你”的墙绘格外醒目。画中,今年火遍全国的哪吒倚靠酒坛,露出标志性笑容,村里的古井、酒缸、店铺默默述说着村庄的制酒历史。
“20世纪80年代后,年轻人陆续外出打工谋生,村里造酒的事情慢慢没人提起了。”酒房村村民小组长李雪太感慨道。现在通过这幅画,不仅把我们村的酿酒文化重新带回到大家视野里,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参观。
酒房村的墙绘以哪吒为媒介,打破传统与年轻的边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村打卡,更让老一辈村民找回了久违的自豪感。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更唤醒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在石颈镇大坝村,还有一幅以“农耕记忆”为主题的墙绘引人注目。开车驶入村里,民房旧墙上“蹦”出一头大黑牛,蓝天白云、青绿草地、远处山峦把墙壁正对面的乡景用3D立体图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牛鼻子上装上绳子,墙面就变成“放牛现场”,村民游客都可以“牵牛”拍照。
墙绘作品生动地呈现了乡村的记忆,各地画师依据当地产业特色进行创作。在廉江各地画师依据当地产业特色进行创作。青平镇的红橙墙绘、营仔镇的稻田墙绘、良垌镇的荔枝墙绘等,都成为乡村的“立体名片”。这些墙绘不仅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貌和特产优势,更以富有创意的形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汗水为笔 浸润乡土
8月的廉江,烈日当空,墙面温度超过40℃,参与“缀美行动”的师生们趴在滚烫的墙面上创作,汗水顺着脸颊滴入颜料盘,晕开一片片彩色的“印记”。
村民们的支持让创作团队倍感温暖,廉江市第二中学美术老师廖潮猛回忆道:“我们作画时,村民们会拿着水、水果分享给老师们”。这种朴素的关怀让师生们更加投入创作,墙绘作品也成为连接村民情感的纽带。正如廖潮猛所说:“每一幅画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我们与乡土情感的交融。”在汗水与热情的浸润下,墙绘不再只是视觉的装饰,而是承载了村庄记忆与希望的文化符号,传递着温暖与力量。
村里的孩子们更是成了小帮手,围着老师们,学着给墙绘填色。稚嫩的笔触虽不熟练,却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童真。有个孩子画完后说“长大了也要给村子画画”,让老师们心里暖暖的。
墙绘带来的改变,不止于视觉。更令人欣喜的是村民意识的转变。
过去村民总觉得墙绘只是“涂鸦”,但现在他们开始主动提出建议:“这里可以画点啥”“那面墙适合讲什么故事”。曾经冷清的村道,如今成了村民散步、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墙绘不仅美化了乡村,更激发了村民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艺术与乡土的碰撞,正绘就廉江“百千万工程”最生动的注脚,墙绘的美,不只在墙上,更在每个人的心里,从“要我美”到“我要美”,墙绘不仅擦亮了廉江乡村的“面子”,更焐热了村民的心。
文/图: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