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西岸街区公共艺术作品。
位于宋庄艺术市集的户外雕塑。
本报记者 孙云柯
近日,通州区启动“雕塑与公共艺术100”项目,将从全国范围内选拔100至120名雕塑与公共艺术创作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城市副中心创作具有文化厚度与时代温度的公共艺术作品。
当前,副中心正持续开展“公共艺术扮靓城市”专项行动,不断活化美化城市空间,营造更具活力和文化内涵的高品质城市环境,让处处有艺术、时时可审美的“运河上的通州”城市形象日益鲜活。
打造首都公共艺术新高地
今年5月,通州区印发实施“公共艺术扮靓城市”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计划在未来1到2年呈现出可观可感的城市公共艺术效果,提升重点区域艺术氛围,打造首都公共艺术新高地。
全区将充分调动公共艺术行业组织、艺术院校积极性,用好区域丰富艺术资源,在多种点位、场景、空间,运用雕塑、景观小品、涂鸦彩绘、大地艺术、光影装置等多种形式,谋划一批可落地、可执行的公共艺术项目,打造一批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公共艺术作品,建成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的标杆公共空间。
其中,“雕塑与公共艺术100”项目就是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州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将联合中国美术家协会及顶尖艺术院校资源优势,招募选拔一批兼具创作潜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公共艺术人才,结合副中心重点区域实际需求,创作一批高品质的公共艺术作品,推动公共艺术高效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空间更新与社区营造。项目将持续至2026年8月,主要包括集中授课、考察调研、集体研讨、创作实践、成果展示等环节。
提升大运河沿线艺术体验
依据方案,通州区计划在三大文化设施共享空间、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六环高线公园、文化旅游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精品街巷“金角银边”等重点点位,让公共艺术作品落地开花,让艺术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大运河畔,三大文化设施滨水空间已经增设了百余处全息投影装置,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打造沉浸式夜间光影体验,扮靓滨水空间夜景。在运河西岸街区及临坡绿地上,摆放了艺术家刘恒甫十二生肖座椅与北服“叠波问石”“跃影”“莫比乌斯环”“儿童萌伴”等雕塑作品,提升街区视觉美感与艺术氛围。
接下来,运河商务区也将布设雕塑、景观小品等,为街区注入艺术活力。三大文化设施滨水空间周边,计划开展“大运河公共艺术季”活动,推动艺术展示与文旅体验深度结合。
营造特色小镇独特艺术氛围
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打造的三个特色小镇,专项行动将努力营造三个特色小镇独特的艺术氛围。
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创新实施“户外美术馆计划”,已在小堡驿站门前广场、艺术大道、六合南街、徐宋路等4个片区点位落地75件雕塑作品。原宋庄镇贵点艺术中心已打造成副中心公共艺术作品孵化展示基地,拟分期分批推出以宋庄艺术家作品为代表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目前正在展出艺术家刘恒甫的作品。
台湖演艺小镇携手达斯琪公司,在唐大庄民宿村、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周边落地全息亮化项目,为市民游客打造艺术特色夜游体验。张家湾设计小镇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举办张家湾时尚缤纷节,打造“城市公共艺术装扮时尚大道”;与新源劲吾公司携手,将地铁施工围挡转变为集发电与美学于一体的公共艺术品,增添张凤路沿线的艺术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