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处处有真情,徐茂公与单雄信不仅是战友,更是挚友。单雄信被帝王处决后,徐茂公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他妻儿的责任,尽管这样做有极大的风险。昔日的仁义最终成了大唐的隐患,悄然埋下了祸根。
隋朝末期,天下大乱,英勇的英雄纷纷投向了各路明主的麾下,争相在沙场上展示才能。单雄信出生于济州曹阳,与他心腹的兄弟徐世绩一同加入了瓦岗起义军。他们二人都有过人的勇武和智谋,在翟让的领导下屡立战功。两人协力帮助翟让攻占了荥阳和梁郡,这使得瓦岗军的实力和声势大增,成为了各方割据势力中的一股强大力量。
随着李密的加入,瓦岗军的势力进一步壮大。李密自称魏公,翟让被封为司徒,单雄信和徐世绩被任命为左右武候大将军,成为李密的重要依靠。可惜,翟让在与王世充的交战中差点惨败。幸好,李密和单雄信及时带领军队前来支援,才最终击败了王世充。但在战斗中,李密也得知翟让的部下竟有谋夺其权的企图。为了消除这一隐患,李密精心策划了一个局,最终在宴席上,翟让被暗算斩杀,徐世绩也在救援中负伤,而单雄信则被迫跪地求饶。
李密的亲信们对单雄信轻易屈服的表现感到不安,认为他并非忠诚之人,留在身边迟早会带来麻烦。于是,他们劝李密斩杀单雄信。然而,李密考虑到自己局势的微妙和单雄信的勇猛,最终决定宽容,未做出斩杀之决策。李密选择重用单雄信和徐世绩,并将翟让的旧部交给他们指挥,二人也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充分效忠于李密。
唐德武元年,李密在王世充的背后策动下,成功击败了宇文化及,但随即被王世充反击,李密的军队大败。单雄信和其他将领不得不选择投降王世充。而徐世绩则选择投向李唐的阵营。虽然单雄信的勇猛无人能敌,但由于站错了队伍,他的才能并未得到应有的发挥。
王世充清楚单雄信的能力,知道他非同凡响,尤其是单雄信的枪法,世间无人能及。因此,单雄信的存在对任何一方都极具价值。李世民,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很快识破了其中的威胁。他明白单雄信若继续生存,必然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因此最终决定斩杀单雄信。
然而,徐世绩,昔日的战友和兄弟,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愤怒,向李世民恳求,希望能够宽容单雄信,但李世民冷静决断,不为所动。最后,单雄信不幸殒命。徐茂公不顾一切,冒着巨大的风险,私下照料单雄信的妻儿。他与单雄信生死与共的情谊,在乱世中并未因背叛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厚。
李世民虽然并未对单雄信进行彻底的报复,但这个仁慈的决定最终却为后来的大唐埋下了隐患。若李世民当初对单雄信采取极端措施,或许历史会有不同的走向。三百年后,唐朝的江山动摇,和当年一时的仁慈或许有着某种联系。
唐朝自建立以来,历经三百年的兴衰。虽然唐朝在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时期国富民强,但到了唐末,随着政治腐败、战争不断和自然灾害频发,社会陷入了困境。百姓生活艰难,黄巢起义爆发,成为了唐朝灭亡的重要推手。黄巢起义的将领中,不乏单雄信的后代,他们带着报仇雪恨的决心与百姓的苦难一起,试图推翻唐朝的统治。
单雄信的后代是否忘恩负义已难以考量,但他们投身黄巢起义,显然与李世民和徐茂公的仁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没有他们的帮助,单雄信的妻儿未能得到庇护,后世的后代恐怕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而黄巢起义的爆发,也成为了导致大唐最终覆灭的直接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