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信惨遭吕后处死,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创始人
2025-09-08 23:03:49
0

历史上,韩信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是西汉初期的杰出人物,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不仅指挥过赫赫战功的战争,还能协助国家治理,其才华被形容为“出将入相”,即使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也能游刃有余,堪称“国士无双”。他甚至被尊称为“兵仙”,这足以见证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才华。然而,正如古话所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虽然身为国士,最终却因吕后和萧何的计谋而悲剧收场,死于吕后的手中。

据《史记》记载,韩信死前曾留下千古遗言:“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一句话,传到刘邦耳中,令他心生寒意,发誓一定要将蒯通置于死地。那蒯通是谁?为何他能让刘邦感到如此恐惧?今天,我们就来深挖这位影响韩信命运的谋士。

“胯下之辱”,这个成语想必大家耳熟能详,而这个典故的主人公便是韩信。韩信生于楚国淮阴,出身贫寒,家境困顿,根本没有足够的条件进入仕途。战国末期,随着秦国的统一,百姓生计愈发艰难。韩信的家族也在战争中死绝,年轻时的他只能靠乞讨为生。在淮阴的街头,韩信常被人看不起,觉得他懒散无能。尽管如此,韩信志向远大,他的目标并不是眼前的贫困,而是最终实现平定天下的理想。

有一次,韩信在路上遇到一位屠夫,屠夫看似不经意地挑衅他说:“你长得高大,常带武器,但其实是个胆小鬼。”韩信并未回应,转身离开。屠夫认为自己占了便宜,继续讽刺道:“你要是不胆小,就用你的武器杀了我!如果胆小,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路人们看到这一幕都纷纷笑话韩信,而唯有一位老妇人看出了其中的耐性与宽容,认为韩信不屈不挠、能忍辱负重,将来必有大成。

这位老妇人常常资助韩信,韩信感激不尽,誓言报答。然而,老妇人却告诉他:“我并非希望你能回报我,而是因为我相信你有朝一日定能成就一番伟业,千万不要因一时的困境丧失斗志。”老妇人的这番话深深影响了韩信,也成为他终生铭记的教诲。

秦始皇死后,秦国暴政愈发严重,百姓疾苦,纷纷揭竿而起。韩信因痛恨秦政而加入了起义队伍,最初归附项羽的叔叔项梁,但项梁死后,韩信自然成了项羽麾下的一员。然而,尽管项羽给了韩信一定的职位,韩信的许多策略依然没有被采纳,这让他在项羽麾下一直不得志。正当韩信灰心丧气之际,两个关键人物——夏侯婴与萧何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

公元前206年,韩信离开了项羽,投奔刘邦。最初,他被任命为仓库官员,但一次粮仓失火事件让他面临被处死的命运。在其他官员纷纷被斩首时,韩信向刘邦的亲信夏侯婴求情,质疑为什么要处死像自己这样的人才。夏侯婴从韩信的言辞中看出了他的非凡,因此把韩信推荐给了刘邦。尽管刘邦对韩信的外貌不以为意,依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但刘邦的丞相萧何却在此时洞察了韩信的潜力,积极拉拢他,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刘邦的军队在汉中南郑屡战屡败,许多将领开始逃亡,韩信心灰意冷,准备跟随这些人一起逃走。正当此时,萧何得知此事后,急忙赶去追韩信。虽然士兵误以为萧何也准备逃跑,但萧何解释说他是去追韩信。萧何向刘邦表明,韩信对于刘邦的事业至关重要,刘邦最终听从了萧何的劝告,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这一决定改变了韩信的命运。

随后的战争中,韩信屡次展现出超凡的指挥才能,屡建奇功,逐步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他指挥的三秦之战、魏国、赵国的战役等,都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且未尝一败,韩信的名声迅速传遍四方。凭借显赫的战功,刘邦最终封韩信为大将军兼左丞相,实现了“出将入相”的双重荣誉。

然而,功高震主,韩信的成功逐渐让刘邦感到威胁。当韩信攻下齐国后,他提出自立为齐王的请求,刘邦愤怒至极,认为韩信已开始有了称王的企图。最终,刘邦为了安抚局势,决定封韩信为齐王,尽管如此,韩信与刘邦之间的裂痕已经悄然存在。

此后,项羽得知韩信欲自立为王,并准备起兵攻汉,他不禁心生惶恐,派人劝降韩信,提议联合抗衡刘邦。然而,韩信坚定地拒绝了项羽的提议,认为刘邦对自己深有信任,不可能背弃自己。韩信拒绝项羽后,继续效力于刘邦,并在楚汉之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帮助刘邦成功击败项羽。

然而,韩信的自立为王之举仍然在刘邦心头留下一道深深的疤痕。尽管两人携手合作,最终平定天下,但刘邦对韩信的疑虑日益加深,慢慢削弱了他在军中的权力。最终,韩信因谋反罪被捕,刘邦以召见为名将其诱至宫中,最终将其囚禁并处死。临终前,韩信叹息道:“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此言可见,蒯通的计谋未能被采纳,韩信的命运也因此悲剧收场。

蒯通,正是韩信死前提到的那位谋士。蒯通曾多次为韩信出谋划策,甚至提议韩信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尽管韩信最终未采纳此计,蒯通依然忠心耿耿。然而,韩信的死让刘邦感到极度震惊,并对蒯通的计策深感恐惧。刘邦最终将蒯通捉拿并审问,蒯通冷静应答,最终因其机智和冷静得到宽恕,甚至被任命为官职,继续为刘邦效力。

韩信的死,既冤屈又不可避免。如果当时韩信采纳了蒯通的建议,或许他真的能够三分天下,走上更辉煌的道路。可惜,历史没有如果,韩信错失了机会,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从远古的盘古开天辟地,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再到唐、宋、元、明、清等多个王朝,战争几...
熊野古道:日本的神秘千年灵途 在日本本州纪伊半岛的南部,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熊野古道如同一根岁月的丝线,悄然蜿蜒其中。当你踏入这片...
原创 左... 左宗棠的贡献不可忽视,尤其在新疆的收复上,堪称功不可没。然而,这场战斗的背后却是巨大的牺牲。在一次关...
原创 1... 在中国晚清历史中,提起重臣,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而在这四位重要人物当...
原创 隋... 麦铁杖是隋朝著名的将军,一生多次立战功。麦铁杖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文化水平不高,因此隋文帝并没有任用他...
原创 历... 作者是起点最近几年新晋的大神作家,从2018年开始了网文之旅,尤其擅长历史小说的创作,并且他的作品风...
原创 在... 自古异乡生活就充满了艰辛,更何况是承担起传播文明的重任,身处他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故土的情感几乎无...
原创 他... 1948年8月,辽南军区的司令员曾克林被调任至东野第7纵担任副司令员。尽管从职务上来看,他由纵队级正...
原创 他... 1955年9月,解放军首次进行军衔授予前,名单被送到了毛主席那里。当毛主席看到皮定均被拟授少将时,他...
原创 公... 李世民的去世在《旧唐书》中被简略记录为:“皇上在含风殿驾崩,年仅52岁。”这一简短的描述显然没有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