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执导《屠夫》,想把老艺术家“大胆而极致演戏的劲儿”传下去
创始人
2025-09-07 19:32:52
0

“还记得2005年,濮存昕先生在北京人艺满楼道地大声招呼大家:‘走啊,赶紧去看朱旭老师教科书式的表演啊!’”回忆起二十年前《屠夫》在人艺舞台上演时的情景,何冰至今记得朱旭饰演的肉铺老板伯克勒给他留下的震撼印象。

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人艺再次重排《屠夫》,由何冰担任导演,带领青年演员阵容亮相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舞台上,一座巨大的火车装置如同时光机器,连接起人艺三代演员的戏剧情。

话剧《屠夫》剧照,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方非摄

“40岁时看朱旭老师表演,特别神往他的表演境界”

《屠夫》是由彼得·普列瑟斯(奥地利)和乌尔利希·贝希尔(德国)于1946年联合创作的话剧,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暴行的共同意志。1982年,德国曼海姆民族剧院曾携《屠夫》来人艺演出,作为对《茶馆》赴欧演出的回访;当年12月,人艺就将《屠夫》搬上了首都剧场的舞台。2005年,朱旭、郑榕等老艺术家都已是耄耋之年,他们再次登台,以教科书式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记忆,也成为何冰这一代演员心中的标杆。

何冰担任北京人艺经典话剧《屠夫》导演

“我们那时候看朱旭老师演戏,都不是一场一场看,而是一轮一轮看,他在台上的从容不迫,处乱不惊,是我快40岁时最渴望的表演境界——那时候我即将成熟,却没完全成熟,总想着‘什么时候能像他那样’。”但何冰也清醒地知道,“朱旭老师的表演学不来”:“有句话叫‘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他是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了,既有对经典的尊重,又有个人魅力的极致释放。像林连昆先生、于是之先生也是这样,他们的表演是‘对的,又是好的,还带着独一份的自己’。这种‘把自己用到极致’的劲儿,是老艺术家的魂,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份魂告诉年轻演员。”

快60岁时再当导演,关心演员“演得爽不爽”

今年57岁的何冰笑称自己“老了”,“眉毛都白了”,但他也自信笑道:“状态还行,该贪玩还贪玩,劲儿没减。”

这种“劲儿”,体现在他的导演逻辑里——没有“导演该怎么想”的条条框框,只有一个核心问题:“如果我演这个角色,怎么演舒服?怎么演合理?怎么演能过瘾?”只不过以前他只考虑自己扮演的角色,现在要对所有角色负责,但本质没变——“帮每个演员找到自己舒服的状态,戏就成了一半”。

何冰在剧场里执导《屠夫》,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方非摄

在他看来,戏剧的核心是演员,“演员冲上舞台,要的是‘生理上的爽感’,不是直接想着‘我要反法西斯’。只有演得通透、过瘾,才能把情感传递给观众,让观众跟着共情。”

此次《屠夫》的演员阵容平均年龄35+,外界好奇“能否接得住经典”,何冰却先拆了“标签”:“别总说‘青年演员’,于是之先生演《龙须沟》时才23岁,没人说他是‘青年演员’,只说他是‘演员’。35岁,早该是‘当打之年’了。”

话剧《屠夫》剧照,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方非摄

他对年轻演员的要求很实在:“不指望他们超越谁,先把自己的戏演明白。”排练时,他常举一个例子:“你在职场跟同事对话,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对方要什么,演戏也一样——别为了‘情绪高点’跑偏,忘了‘此时此刻你是谁、在跟谁说话’。就像梅西踢球,心里得装着整个球场,不是只追着球跑。”

作为导演,他还常鼓励演员“再胆大一点”:“我快60了,还总跟自己说‘别胆小’,年轻演员更要敢释放。他们有4年科班基础,又在舞台上摔打了十几年,基本功够了,缺的是‘冲出去’的劲儿。所以要告诉他们,舞台上的‘危险’是假象,要敢释放自己,冲过去就对了。”

把火车搬上舞台,“是压迫,也是希望”

此次《屠夫》的舞美设计堪称“大胆”——何冰直接将一列火车搬上了曹禺剧场的舞台。谈及这个创新,他的导演意图很清晰:“2005版基本是内景,这次我们想有些不一样的处理,于是选择了外景,因为剧本里有‘送去迎来’的情节,总让观众想象,不如直接呈现。”

在他眼中,火车的寓意远不止“场景道具”:“火车经过时的冲击力很强,能给观众心理压迫和恐惧感,这跟战争的残酷和侵略者的入侵是呼应的;但同时火车也能带人去诗和远方,它也藏着温暖的希望——哪怕在战争里,人也会向往未来。而且这戏里有四五年的时间跨度,火车能暗示‘时光流逝’,让剧情的时间感更具体。”

话剧《屠夫》剧照,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方非摄

“80年很近,我们要像山猫一样警惕”

“我们再次上演这个戏,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意义非常重大。”谈及排演初衷,何冰的语气严肃坚定,“对我来说,重点是怎么完成好剧院的任务——不是简单复排一部老戏,而是要让今天的观众‘不能忘记过去,要记住历史的教训’。”

他直言,《屠夫》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小人物视角”:“它讲的是奥地利一个肉铺掌柜伯克勒的故事,当国家被占领、命运不由自己掌控时,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怎么被冲垮。这跟我们民族的抗战记忆是相通的,我们也经历过那样的岁月,观众能感同身受。”

在他看来,这部戏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更在于“警醒”:“80年在人类长河里不算长,灾难并不遥远。所以我们要像剧中金汉饰演的角色所说,‘要像山猫一样警惕。’我希望通过这部戏,和观众一起记住历史教训,永远追求正义。”

从台下看朱旭老师演戏,到台上执导《屠夫》,何冰完成的不仅是一次“身份转换”,更是对北京人艺传统的传承。“我想把老艺术家‘大胆而极致演戏’的劲儿传下去,也想让《屠夫》这部戏告诉今天的观众:记住战争不是为了仇恨,是为了守护和平。”他说,“戏剧的真正导演其实是观众,任何一个好的戏剧情境,都是观众与演员一起塑造的。”这或许就是他对这部经典最重要的注解。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要提到东汉末年的历史,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刘备、孙权三位雄主,各自...
千古奇人范蠡:藏在四句遗言里的... 在中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范蠡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存在之一。这位辅佐越王勾践实现“三千越甲可吞吴”壮举的传...
原创 二... 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方便地获取更多此类文章,也可以与我们一同讨论与...
原创 东... 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主力部队在短暂的休整之后便迅速向关内挺进进行作战。在这一行军过程中,总部决...
死要面子的崇祯,是怎样把自己活... 文/无心镜 崇祯即位时的明朝,有可亡之道,无必亡之理,却被崇祯搞得灭亡在即。灭亡前夕,崇祯本来有机...
原创 你... 一、大国崛起与中国的战略崭露头角 近年来,“大国崛起”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
原创 周... 在世人眼中,周恩来总理无疑是一个卓越非凡的领导者,是大家眼中的楷模,但他的一生也有一丝遗憾——尽管他...
原创 司...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极为著名的小说,尽管书中的内容有“三分真、七分假”的成分,但其中人物的...
原创 皖... 1941年1月,国民党对当时正向江北撤退的新四军发动了包围攻击,这一事件被称为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
原创 宋... 谣零零计划: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广为人知的民间传说,几乎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虽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