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巷里的新把戏】
暮色渐沉时,老城区的巷口总蹲着几个穿对襟衫的摊贩。他们面前摆着些沾了泥的铜钱瓷片,逢人便说这是刚从工地刨出来的老物件。斜对过茶馆里,白须老者捧着茶壶的手在发抖——昨日用养老钱换的\"乾隆御制\"鼻烟壶,今早被孙儿用磁铁吸了起来。
这光景教人想起前朝笔记里记载的\"烧冷灶\":骗子专挑隆冬时节,裹着破棉袄蹲在当铺门口,怀里揣着刚在灶膛里煨过的\"古玉\",专候那些想捡漏的冤大头。如今这老戏码倒添了新行头,直播间里梳油头的主播敲着锣喊:\"家人们看好了!这串玛瑙可是给慈禧太后陪葬的!\"
▲某直播间里,主播正举着批发市场三块钱一斤的染色珠子叫卖。画面角落故意露出半截保险箱,里头塞着成捆的钞票。
说来也怪。明眼人瞧这拙劣把戏,就像看街边用扑克牌变戏法的江湖客,可偏有白发翁媪当真。前日\"华山论鉴\"的棚子里,颤巍巍的老汉捧着一对化学颜料都没涂匀的杯子,非说是成化年间的斗彩。专家刚道破是赝品,老人便涨红了脸,青筋暴起如蚯蚓:\"你们这些戴眼镜的,定是收了黑心钱!\"——倒像极了《儒林外史》里那个抱着假鼎要换功名的范进。
这厢电视里闹得欢,那厢手机屏上更荒唐。有个唤作\"保利珠宝\"的直播间,实则是县城杂货铺的勾当,偏敢夸口五万回收几十块的玻璃珠子。更妙的是弹幕里总有\"老粉\"帮腔,说什么\"上月真收到八十八万\",活脱脱当代《聊斋》——只是那幻化人形的狐狸,如今都改行当了水军。
文玩行当的水,向来比护城河还浑。前些年风光的\"天天鉴宝\",主播们插科打诨似天桥说书的,把假货说得比真金还真。待看客们下了单,收到的却是连潘家园地摊都羞于摆出的次货。最绝的是那位王姓掌柜,七次创业七次卷款,倒比那\"三姓家奴\"吕奉先还多出四回。此番折戟沉沙,欠着商户银钱,倒学起鸵鸟把脑袋往沙里钻。
细想来,这些把戏与旧时\"仙人跳\"\"放白鸽\"何异?不过将骗局从胡同搬进了直播间。可叹老人们攒了一辈子的体己钱,倒叫这些\"新时代拆白党\"换了宝马香车。昨儿见巷口李婶抹泪,她花三万块买的\"传家宝\",经鉴定原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货色——那钱本要给孙儿交补习费的。
暮色愈浓了,茶馆里的老人还在摩挲他那会吸磁铁的\"古董\"。远处新开的文玩城里,霓虹灯牌明灭如鬼火。这世道从来不缺趁火打劫的聪明人,只苦了那些捧着真心的老实人。
愿天下长者皆能护住钱袋,守得云开见月明。莫信街头浪荡子,家中儿孙才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