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4月,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在朝鲜前线因身体原因返回祖国接受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愈后的彭德怀接到中央的决定,暂时不再回到朝鲜前线,而是在国内负责军委的日常事务。
彭德怀心里明白,以前军委的日常工作主要由周总理负责。然而,考虑到国家事务繁重,周总理的工作压力极大,中央此举意在减轻他的负担,将一部分具体工作转交给自己。因此,尽管彭德怀内心渴望重返战场,参与战斗的愿望强烈,他也必须铭记职责,恪守中央的安排。
当日下午,周总理与彭德怀进行了详细的交谈,希望他在负责军委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能兼任总参谋长一职。新中国成立初期,徐向前担任首任总参谋长,但由于健康状况不佳,一直处于休养期,这一职务实际上是由副总长聂荣臻代为履行。然而,此时国家正面临抗美援朝的严峻形势,国内又需清剿残匪,各部队忙于多线作战,总参谋部的负担异常沉重。聂荣臻的身体状况也因长期疲劳而下滑,几次在办公室晕倒,这使得他难以继续高强度的工作。
周总理考虑到这些因素,因而希望彭德怀能够兼任总参谋长。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彭德怀以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婉言向周总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愿意承担军委的日常工作,但不认为自己适合同时兼任总参谋长。一方面,前线正处于激烈战斗中,军队在处理事务上面临着巨大压力,总参谋部的具体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彭德怀担心自己无法兼顾,以至于某些重要事务可能出现疏漏。另一方面,他已在负责军委工作,如果再负责总参的事务,可能会让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等其他部门产生误解,认为总参的工作较为轻松,这对各部门的协调也会带来困扰。因此,彭德怀认为这种兼任是不可行的。
周总理听后点了点头,认同彭德怀的理由非常合理。然而,这一职务的安排还有毛主席的意见,周总理建议彭德怀去向毛主席客观地说明情况。彭德怀随后向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毛主席对此表示理解,并告诉彭德怀他可以不担任总参谋长,但希望他能推荐几位合适的人选。经过认真思索,彭德怀提议了高岗与邓小平两位同志,认为他们的能力与素质都能够胜任这一职务。
然而,毛主席对此却露出了犹豫之色,直接对彭德怀说,虽然两位的能力没有问题,但是他们并不适合。首先,两位即将被中央重用。高岗将负责国家计委的组建工作,而邓小平也是刚刚调入北京担任副总理,主要协助周总理的工作,承担繁重的任务,自然没有时间兼顾总参的工作。其次,为了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的指挥能力,最佳的总参谋长人选应该是现役军中的将领,而两人的重心已转向地方,由于工作安排的长期性,他们再兼顾军队的职责将显得很困难。因此,毛主席否定了彭德怀的这两个提名。
面对这一情况,合适的人选不多,此时只能维持现状。然而,考虑到总参的工作事务繁杂,聂荣臻的身体状况也不佳,毛主席最终决定调整几位副总长来分担各项工作。直到1954年,粟裕同志被任命为总参谋长,才标志着这一职位有了实质性的掌握,结束了只由副职代理的局面,总参的工作逐渐走向了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