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周刊(第十七期)草圣遗风-王敬之书法作品选
创始人
2025-08-29 22:32:08
0

原创 燕京周刊 隋永刚/文

王敬之:学者书法家的国学渊源

谈起王敬之,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他的鉴宝专家身份,从中央电视台《一槌定音》,到北京电视台《拍宝》,再到陕西电视台《华山论鉴》,他以精准的眼光、渊博的学识、独特的视角赢得了观众的喜爱,鲜为人知的是,王敬之还写得一手好书法,是书法大家林散之的得意门生。10月11日,王敬之与恩师的书法联展将亮相新艺馆,首次展现他的师承渊源及书法造诣。

图一 录宋代-王安石 梅花诗 水墨纸本 68×68cm

从艺术到国学,书法注重字外功夫

在朋友眼中,王敬之很幸运。40余年前,他在青年求学时期,便与林散之、王驾吾、沙孟海、姜亮夫、陆维钊等国学大师及书法大家结识,常年的耳濡目染,使王敬之受到了良好的启蒙。王敬之坦言,这是他人生成长历程中最为宝贵记忆。

回忆起诸位大家,王敬之印象最深的便是与林散之、王驾吾两位先生的交往。1964年,经朋友介绍,王敬之携带自己的书法作品拜访林散之先生。初次见面,王敬之便被老先生严谨的书学态度所折服。"从民国成长起来的书法家写字讲究学者之气,先生便是学者书法家的代表。从每一笔到字体的结构,再到作品整体的气韵,他都细细讲解,让我感受到了一位书法大家的艺品书风。"与林老的相识,王敬之得以从高标准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书法,切身感受到了书法的精髓。

图二 录宋代-王安石 咏梅诗 水墨纸本 68×68cm

王驾吾是20世纪研究《墨子》的大学者。王敬之用亲如父子来形容与这位国学大师的缘分。对于最为钟爱的弟子,老先生给王敬之最大的建议便是读书,还特别用心地给他列了长长的一串书单。八年间,王敬之每周必到老先生那里喝茶聊天,从艺术到国学,从历史到当下,他不断沉淀自己,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在王敬之的眼中,自己书法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学的修养。

图三 录宋代-陆游 梅花绝句诗 水墨纸本 136×34cm

随着阅历的增加,王敬之不断深化了对书法的见解。他说,书法的格调与国学学养息息相关。"王驾吾是国学大师,林散之是书法大家,从他们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一种自信,这是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的自信,这都源自于字外功夫的深厚积累。

图四 录宋代-王维 杂诗诗句 水墨纸本 68×68cm

从临帖到读帖,贵在用心坚持

在研习书法的历程中,王敬之一直保持着开阔的心态,他说:"学书法要广采博取,从临帖到读帖,只要字写得比我好,就是我的老师,一切有益于自身创作的都可以学习融合。"但王敬之反对泛滥临帖,主张临贴不必多,要做到精,吃透其中的精神。他说:"临帖贵在神似,要靠自己的理解,在字帖之中寻找原作者身上的精神,这是临帖的价值所在。"

图五 录元代-刘因 观梅有感诗句 水墨纸本 136×34cm

王敬之对于明代大书法家宋克的作品情有独钟,曾经临过百遍,后来他做到了不需要看帖,就可以完整地背临出来。他说:"对于喜爱的字帖要老老实实地吃透,不能求多,而且要对书法家的作品创作背景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用笔的变化,字形结构和整体的气韵节奏之美。"

图六 录明代-项兰贞 咏梅诗句 水墨纸本 68×68cm

在王敬之的眼中,临帖还要学会动脑思考,"要用心去写每一个字,知道为什么走这样的一笔,如用其他的笔法会不会更好看,不能依样画葫芦"。

图七 录宋代-范楷 咏梅诗句 水墨纸本 136×34cm

对于读帖,王敬之也有自己的看法。曾经有个朋友问王敬之学过哪些帖,他说没写过几个帖,但读过的帖很多。王敬之表示,读帖如同博览群书,从中领悟古人书法的精神内涵,目的主要也是观摩和研究。

图八 录宋代-何橘潭 咏梅诗句 水墨纸本 68×68cm

王敬之坦言,书法创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首先要学会做个笨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他特别反对毫无规律地乱变,"一些书法家急功近利,经常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风格,这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这也是很多人写了几十年一点没有自己“品格”的原因所在"。

图九 录清代-彭玉麟 咏梅诗句 水墨纸本 136×34cm

"书法贵在坚持,当你用心去钻研它,再融入自己的修养,书法会伴随着时间的变化,不自觉地蜕变。风格的形成最终是一种自然变化的结果。"王敬之说。

图十 录宋代-喻良能 咏梅诗句 水墨纸本 68×68cm

从师承到创作,艺术要与古人比

从12岁习书,到受教于林散之门下,再到跟随王驾吾八年学习国学,王敬之始终以古人这条主线来要求自己,"书法要取法乎上,从古人的书法中汲取学养,他们的艺术是当代书法创作重要的品评标准"。

图十一 录宋代-陈文蔚 见梅诗句 水墨纸本 136×34cm

艺术是一代一代继承的,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并不会自动延续,必须要每一位艺术家经过自身的刻苦磨练,才能不断提升。王敬之坦言,学书法不能急功近利。"现在书法班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一模一样的,而林散之先生从来不要求学生们去写他的字,而且反对临摹他的字。

图十二 录北魏-陆凯 赠范晔诗 水墨纸本 68×68cm

老先生给予学生是理论的提升,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气质不一样,对书法的理解各异,形成的风格自然也各不相同。"

图十三 录宋代-石延年 咏梅诗句 水墨纸本 68×68cm

腹有诗书气自华。王敬之认为,写字要符合自己的性情,书法不仅是技术的东西,还要多读书。"古代的名家名作之所以成为经典,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由于他们在实践技巧上千锤百炼,在艺术格调上不断提升,各有奇妙,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图十四 录唐代-蒋维翰 咏梅诗句 水墨纸本 136×34cm

但现在很多书法家不读书,连几句应景诗都很难写出来,这跟古人很难比。"作为一位有着深厚造诣的多领域专家,多年来王敬之著述了大量的国学、鉴定、书法专著

图十五 录唐代-张谓 早梅诗句 水墨纸本 136×34cm

他善于借鉴不同艺术门类并相互融合,从王敬之身上可以看出传统国学的沿袭,这使得他的书法更加饱满,更有格调。

图十六 录宋代-杜小山 寒夜诗句 水墨纸本 68×68cm

虽然年近八旬,王敬之对于诸位大家仍然怀有难以忘怀的情感,至今在他的工作室里还悬挂着众先生为其题写的书作,尽管风格、题材、内容各有偏向,但从每一幅墨迹中,他已然读出了学问之道。

图十七 录宋代-卢梅坡 雪梅诗 水墨纸本 68×68cm

图十八 录唐代-张谓 早梅诗句 水墨纸本 68×68cm

每个人无论从事何种学问,都要有一根锚,无论是面对怎样的局面,都有自信能够立得住,国学如此,艺术更是如此。"

隋永刚

(作者系《北京商报》记者)

王敬之简介:

王敬之,知名学者、著名鉴定家、书法家、美术评论家。1946年出生于南京,1964年拜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为师,后长期追随国学大师王驾吾先生研习《墨子》及先秦文学。

曾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福建美术出版社副编审,杭州出版社编审。出版及合作出版有《灵隐探幽》(1981年)《杭州名胜大观》(1985年)《墨子校释》(1985年)《写作语词汇释(写景状物类)》(1985年)《写作语词汇释(记人叙事类)》(1987年)《四季千家绝句》(1988年)《鉴识田黄》(2001年)《鉴识古玉》(2001年)《王敬之说古玉》(2004年)等著作多部。

原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玉器珠宝工作委员会主任;文化部首届青年美术家提名展书法评委;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文物艺术品专家组玉器专家;中央电视台《寻宝》《艺术品投资》《一槌定音》《天涯共此时》《百科探秘》及河南卫视《华豫之门》,陕西卫视《华山论鉴》等节目鉴宝专家;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

近年来,王敬之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其作品被国家和地方美术馆收藏,并为国内外许多国立及民间博物馆题写匾额。出版了《王敬之书法选》(2010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王敬之敬书毛泽东诗词书法集》(2013年)《王敬之书杜少陵秋兴八首》(2015年)《王敬之书神童诗》(2016年)《王敬之书司空表圣二十四诗品》(2016年)《稽首乡梓--王敬之书法作品集》(2018年)等书法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美... 中国有句老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们常说虽然武器的先进性很重要,但是决定战争胜利的还是人,当然了,...
原创 苏... 冷战时期,东欧各国基本都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而苏联为了更好地对东欧施加影响,也是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在...
原创 非... 1994年10月15日:举行全国大选,博茨瓦纳民主党取胜。10月17日:马西雷再次被国民议会选为总统...
原创 毛...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有一位高瞻远瞩的前人为我们谋划各种事项时,不出意外后人也会受到相应的福报。...
原创 美... 苏联未解体之前曾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苏联的强大让人难以想象。苏联当时共有15个同盟国,当时世界上唯一...
原创 苏... 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的镰刀锤子国旗缓缓从克林姆林宫顶端降落,很快就是苏联成立的第69周年,...
原创 历... 公元1591年,辛卯兔年。 按照明历应该是万历十九年。 这一年,大明的邻居,扶桑岛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
原创 你... 一个流氓调戏一个村妞,被村妞三下两下打跑;流氓捱不过对村妞的思念,过了些日子卷土重来,这回得手了,但...
原创 波... 波斯第一帝国的疆域图 前559年,居鲁士二世成为波斯国王。 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征服米底王国。 前...
原创 允... 这些年,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愈发严重,黑人被白人警察跪杀这种极端情况不是少数,黑人地位依旧低下,即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