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91年,辛卯兔年。
按照明历应该是万历十九年。
这一年,大明的邻居,扶桑岛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54岁的丰臣秀吉结束了纷争已久的战国时代,这片掀起过无数腥风血雨的扶桑大陆也是终归一统。
丰臣秀吉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一届低等武士到一国统治者的华丽逆袭。
丰臣秀吉形象
只可惜后来发生的一些事让丰臣秀吉的形象大打折扣。
只能说他的崛起源自于野心的向往,将日本推向深渊也是源于野心的蛊惑。
在建设初期的工业方面,丰臣秀吉引进了大明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日本的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为了扶桑能让人人吃饱,丰臣秀吉在农业方面赋予了农人耕作和贡赋的义务。
日本国力也因一系列举措得到了空前的增长。
也许是国内的百战百胜激起了丰臣秀吉的雄心壮志,他将征略的目光看向了隔海而畔的大明皇朝。
期望能完成先辈们的遗留到骨子里的追求与向往。
是的,这并非是日本第一次对中原产生觊觎之心。
早在公元600年,日本还是推古天皇在位的时期。就曾对朝鲜半岛发动过战争。
这次的战争虽然看似是征伐朝鲜,但真正的目标还是刚刚建国的大隋。
可惜的是这次战争以失利而告终,虽然日本也被隋文帝斥责为无礼。
但这一切并没有打消日本“伟业”的野心,在大唐时又一次发动了名为“唐白江口之战”的战役。
唐白江口之战
直到1591年的四月,自以为准备充分的丰臣秀吉开始着手征讨朝鲜和大明的战事。
首先丰臣秀吉给朝鲜国君李昖送去了一封气焰嚣张的国信。
日本丰臣秀吉,谨答朝鲜国王足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
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
在当时视大明为宗主国的朝鲜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丰臣秀吉的请求,并且将信使赶出汉城。
其实这件事怪不得朝鲜,弹丸之地也想虎吞大明,可能明神宗本人都不会太相信。
得知李昖态度的丰臣秀吉并没有太过意外,灭亡朝鲜将其纳入版图本来就是他的目标之一。
李昖形象
于是经历过战国时代的武士军团们在釜山登陆,朝鲜还没坚持一个月就被丰臣秀吉攻入了王城。
傻眼的朝鲜国君李昖这时候才明白情况到底有多危急,走投无路的朝鲜也只能向宗主国大明求救。
为了能让大明尽快出军,朝鲜使臣声称入侵的日本军团只有千人。
刚开始时明神宗还不太相信千人就能打垮朝鲜,只以为这封国书送错了地方。
但是经过李昖连番不断地求救信,并且还附带了日本地借道书,这才让大明打消了疑虑。
只以为是小事的大明只派了个参将率领千人前去营救李昖。
结果第一仗明军就大败而回。
这次的小规模遭遇战,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明军手中。
首先,朝鲜将领对明军指手画脚,干扰了军队的正常部署和行动。
其次朝鲜并不提供明军粮草,一切干粮都是明军自行筹集的。
三是路逢大雨,明朝的火器根本就发挥不了作用。
加上此次是急行军,以劳待逸,胜率减半。
明神宗形象
为了能让只会瞎指挥的朝鲜安守本分,大明就派了信使前往日本议和。
这次得议和一是希望能让朝鲜在接下来能全力配合,其次就是等待明朝名将李如松的参战。
明军七万兵马围困平壤,以三面进攻,一面设伏的战术大败日军军官小西行长。
这一战打出了大明气势,战损比一度高达1:10。
可惜一战的胜利不能抹杀日军的强悍,大明与日本之间还是互有胜负的。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朝鲜的陆军一度成为了气氛组的存在。
但与陆军不同,朝鲜的海军在这次战役中打出了赫赫的名声。
大明与丰臣秀吉一度在汉城附近进行着拉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593年.
随后三方议和,明军退兵。
在看到大明真的退军后,丰臣秀吉露出了狡诈的笑容。
平壤之战
丰臣秀吉其实早已视朝鲜为日本的版图之一。若是能在大明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击垮李朝。
则大事可成矣。
公元1597年,丰臣秀吉借朝鲜不尊重日本为名,再次发兵入侵。
明神宗大怒日本不讲信义,于是派兵平叛。
这次的双方都打出了火气,战争情况与双方的伤亡比第一次更加残酷。
陆上双方还是互有胜负,但真正打击到日本的还是朝鲜名将李舜臣的鸣梁海战。
李舜臣借用海势和龟船一举大破了日本海军,日本国内民心震动,丰臣秀吉也不敢相信会在这种时候失败。
其实日本国内早已反战,成功尚可,失败的话,丰臣秀吉早年的名望都会付诸东流。
海军尽失的丰臣秀吉怒火攻心,一气之下死在了军营。
鸣梁海战
丰臣家的家臣将领们都准备秘不发丧,可惜不经意间这件事情还是传了出去。
明朝从琉球国王处打探到了这个消息后便举兵反攻,日本在主将已亡的情况下只好回归扶桑。
丰臣家的权势日薄西山也就慢慢走到了末路,并且丰臣秀吉的家臣德川家康也在十五年后尽灭丰臣家族。
原本已经蒸蒸日上的日本开始进入了幕府时代,
大明虽然看似胜利,其实却早已失去了国运。辽东精兵死伤超过六成。给后金也就是满族崛起的机会。
再加上明朝灭亡的结论在于入不敷出,军费开销只好分摊到了贫民的身上,也就有了后来闯王起兵造反的事情。
弱了日本,亡了大明,虚了朝鲜。
兴于野心,败于野心。哪有什么枪炮一响、黄金万两。
只有战胜方和战败方舔舐伤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