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镜子,就是王艾石,王艾石是曾用艺名。
王镜子,中国当代独立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理论家,是一位创新型的艺术天才,以艺术理论宏大深远及创造哲理思想画而闻名,其绘画作品色彩浓烈,构图极富哲学感,带有神秘主义超现实特征。王镜子主张旧的艺术观念不再符合当下及未来,极力倡导重塑新艺术定义概念。在王镜子其著作的《新艺术定义》、《艺术优存定律》、《文明的母亲》中,提出艺术是遵循生命优存定律规定性的一种思想精神性的二级定律,王镜子命名为艺术优存定律。王镜子在其著作同时提出艺术是文明文化之母、艺术是生命活动的定向、艺术四征五性等观点,主张艺术回归生命本质,回归精神本质,对未来人类艺术发展及艺术走向影响深远。
王镜子本名王江,安徽金寨人,原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研究所创作研究员,两岸书画院院长等职,同时是中国凹穴岩画研究学者,艺术理论学者,哲学学者,美学学者,国学学者,史前文化艺术研究学者。曾以笔名王艾石的身份发表的艺术观点学说分别被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国际专业刊物刊登。
王镜子农历1977年4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葛藤山,书香门第,高祖父王道政,为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监生;曾祖父王举舟,毕业于民国时期的河南高级农业学院,为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始人、领导人之一,曾担任红四军经理处主任(后勤部长)等职务;祖父王盈府,毕业于民国时期的河南水利工程学院,解放后过着自耕自织的悠闲生活,专心研究易学、传统国学,同时也从事雕刻版画、焗花、花灯等手工艺工作。受祖父影响,王镜子在童年时期便对易经与国学、哲学、绘画艺术产生极大兴趣。
1岁时,祖父就开始教导绘画易经太极八卦图。
6岁时,就有村民拿来木板,让王镜子绘画制作太极八卦图,挂在房屋上“驱邪纳福”使用。
10岁时,王镜子绘画的年画门神,被左邻右舍们拿去当作为春联张贴。
12岁时,即可自学临摹绘画山水画,作品广受认可。
王镜子爱好广泛,勤奋好学,曾跟随中国美院王雄飞教授修完研究生课程,并先后自行修完传统国学、美学、人类学,以及哲学研究生课程、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王镜子除艺术创作外,协助妻子创建了合肥艾石服饰,在业界享有较高盛誉。
王镜子的主要贡献:
1、重塑新艺术定义,明确艺术是文明文化之母
王镜子经过梳理宇宙、人、生命、文明、文化、未来人类社会等要素关系,首次明确了艺术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绝对主导作用与意义,明确人类一切生命活动、包括文明文化、宗教、哲学、科学、文学等都是艺术的行为形态与结果,明确人类审美的来龙去脉与生命优存的必然关系,解决了艺术在人性内的终极本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艺术是人类文明文化之母”的观点。
在新艺术定义中,王镜子强调,艺术不是肉眼可见的物象,也不是为了人们审美、欣赏服务的,它是物象背后的一个本原性形态。
2、提出艺术优存定律,确定艺术是生命向美而生的定向
这是世界艺术史上第一次给艺术下定律。王镜子认为,艺术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定向系统,定向的核心是向美而生,终极目的是为生命优存守恒服务的。这也是所有艺术在终极上都遵循的、永恒不变的规律。
3、提出艺术本真精神回归
王镜子指出,目前人类价值观念不是人类本真本有的,当今文明文化也是在这个非本真本有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是脱离本真的,艺术应该引领人类回归到本真世界。
4、提出艺术四征五性
艺术没有规范标准,但它必须具备四征五性。即神、魂、气、魄四个特征,思想性、精神性、开创性、开启性、引领性五个特性。
5、否定传统艺术起源
王镜子强调,传统艺术起源学说都是片面而表浅的,是错误的。艺术是生命演化的本能,人人都有艺术的本能,它产生于大脑的艺意识维态。
6、否定传统艺术理论的绝对正确性
王镜子提出,旧艺术理论产生于旧文化,旧文化是古代君王为巩固地位而构建的服务性文化体系,不再符合今天的新型社会,院校的艺术理论教科书需要重新修订。
王镜子同时认为,在当今新型社会,对艺术的认知要综合宇宙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才能准确定义品鉴艺术,单用专业的艺术知识定义品鉴艺术是片面的、错误的。
7、否定艺术源自生活的传统观点
根据新艺术定义,艺术是人性本能,是人生命活动定向,所以,艺术源自生活是本末倒置的错误。
8、否定将技能技法认作艺术的标准
王镜子认为,再完美的技能技法都不能代表艺术,技法仅仅是表现艺术的其中的一个工具,而艺术强调的是四征五性,不关心支撑艺术的是哪门哪派的绝世武功。
9,明确绘画与艺术关系
王镜子在新艺术定义中明确绘画是绘画、绘画艺术是绘画艺术、艺术是艺术,三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单纯讲究技法或写实的绘画,是手工艺类的装饰品,不是真正意义的艺术,属于泛艺术范畴。
10、明确艺术家应具备的基础条件
因为艺术是生命的定向,所以,艺术家的思想认知要突破人为构建的价值观念,进入到本真世界。这就要求艺术家必须具备思想家、哲学家的特质,拥有宇宙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有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