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入选世界古老文字,为何配图用汉字?抹去汉字,韩国再无历史
创始人
2025-08-25 00:33:04
0

经研究确认,韩语隶属于中亚乌拉尔-阿尔泰语系,其起源可追溯至十五世纪,由朝鲜的一群学者所创造。

这些文字的产生旨在便利民众学习,韩文未创之前,朝鲜身为中国附属国,长期采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

这些汉字仅部分人能看懂,因平民缺乏学习条件,无法识读,故也无法体会汉字带来的便利。

朝鲜君主为让百姓能书写,召集学者以汉字为基础,形变创新出韩文,并几经修订,最终形成了现今所见的韩文形态。

韩文起源于15世纪,但那时的韩文为早期形式,与现今不同,且包含大量汉字辅助理解。

若忽视韩国历史中由汉字记录的部分,则韩国几乎无历史可述。

【韩文的起源】

韩国历史初期,文字记载以汉语为主。直至15世纪,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后,韩文正式诞生,但当时韩文与现今版本仍有差异。

在《训民正音》里,韩文虽已创造,但仍借汉语标注解释,这表明在韩国历史记录中,汉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韩语现今可视作对汉字的一种拼音式标注。世宗大王创制韩文前,约公元6至9世纪,高丽语采用汉字来标记。

高丽语仅有音无字,为便于记录且与中国交流频繁,他们便将汉字与读音相匹配,利用汉字来记载高丽语。

随时间不断推进,两种常见的对应方式逐渐显现。

一种方式着重汉语音调,将汉字与音调匹配而忽略其意义;另一种则忽视汉字读音,采用其本意来表达。

两种方法相互融合,于不同场合各有应用,特别是在人名与地名上,主要倾向于采用第二种方式。

彼时,汉字为高阶权贵所专学,主要在上层社会流通,而下层民众则缺乏系统的文字记录手段。

直至15世纪,世宗大王对此进行了变革,他召集学者创新汉字使用,以推广汉字并更好地适应传播需求。

世宗大王此决定旨在惠及后世,认为民族与国家应拥有独特文字,秉持此念,他着手进行了文字改创。

此次改创旨在简化语法结构并确保易学性,以适应民间百姓使用。这两个核心要点,构成了本次改创的最终追求。

然而,这种简化的弊端显著,亦为韩文现有缺陷,难以详尽准确记录复杂事物。因此,尽管该文字被创制,却未能广泛流通。

部分精通汉字的“上层人士”仍用完整汉字体系记录,而他创造的韩文在民间更广泛地流通,有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他创造的《训民正音》分元音与辅音,元音可比汉语韵母单独出现,辅音则需与元音搭配,类似汉语声母,以便理解拼写规则。

为推广《训民正音》,他下令创作易记儿歌,并倡导日常交往中使用,同时将其纳入官吏考核标准,以促进该文字体系的广泛传播。

【韩文的发展】

韩文于十五世纪诞生,但直至二十世纪后才逐渐普及。其诞生后,主要书籍及上层社会仍继续使用汉字。

在此情境下,韩文虽被创造出来,为部分人生活带来便利,却并未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交流工具。

在十五至二十世纪期间,韩国人主要使用“谚文”。观察该时期书籍可知,谚文被用作韩文的注音方式。

朝鲜被日本占领期间,谚文的使用达到了鼎盛,几乎成为了朝鲜的主要书写文字,这一时期是其使用率最高的阶段。

1945年8月15日,朝鲜在驱逐日本、重获主权后,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成立南韩,北部则为北朝。

朝鲜半岛解放后,南北分别建国。为符合各自国家主权与民族主义需求,双方均急切地对本国文字实施改革,力求摆脱汉字影响。

此次改革依据《训民正音》,旨在改革解放前汉字与韩文混杂的谚文,去除汉字固有词,采用韩文创造新词以替代。

此次改革旨在实现韩文书写纯韩文化,排除汉字。改革前的谚文可借鉴日文现状,以期达成未来韩文书写无汉字的目标。

1948年,韩国政府为全面废除汉字,颁布法案,明文规定禁止公开场合使用汉字,并将汉字从教科书中剔除。

1968年,韩国总统下令中小学课本全面剔除汉字。至1976年,韩国发起韩文改革运动,全民参与,旨在实现国语的彻底纯化。

为确保韩国后代仅接触纯正韩文,教材进行了全面更新,所有汉字和日文均被韩文取代,实现了从上至下所有教学内容的韩文化转换。

社会改革同样深入,公共领域汉字痕迹几乎绝迹,老建筑上的汉字或被清除,或被遮盖,力求避免汉字显现。

韩文相较于汉字,书写与语法更为简便,学习难度较低。韩国建国初期,扫盲工作至关重要,韩文因其便于传播学习,明显优于汉字。

韩国的民族主义倾向于废除汉字、推进去中国化,国家独立激发了民众对文化自主的追求,因此,废除汉字的运动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如前所述,韩文因重音调而无法精细记录事物,故完全去除汉字不切实际。因此,1995年起,汉字重新作为选修课被引入。

【现在的韩文】

韩国去汉字化成效显著,现今民间鲜见汉字踪迹,使用场合极少,普通韩国人大多不识汉字。

在此情境下,新的问题浮现:去汉字化导致语言意义混淆。韩文作为表音文字,其字符多仅表读音,缺乏特定含义。

汉字若仅有拼音会致同音字混淆,且韩语无声调,使得这种情况更加严重,更易引发混乱。

除了面临认知挑战,历史资料的解读也是难题。韩国历史多用汉字记录,如今去汉字化严重,导致韩国人难以理解自身历史。

1995年,鉴于现实考量,韩国专家提议重拾汉字学习。随后,学校教育将汉字学习纳入选修课,让学生根据个人需求自由选择学习。

想学法律专业的学生常去学习汉字,因为韩国法律以汉字书写,不掌握汉字便无法理解法律条文,难以阅读法条内容。

法条需严谨以防漏洞,故韩国法律条文采用汉字记录。因此,韩国法律专业学生高中时须选修中文,以确保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

在热门韩剧《请回答1988》中有所展现,剧中主人公为考入法律专业,必须学习汉字。

如今,中国人学韩语颇为便捷,韩语词汇中逾半数源自汉字词,这些词汇依据汉语词汇的音变构成。

中国学生学习韩语时,应掌握固有词与外来词,后者多源自英语,可通过直接对英语进行汉语标注的方式学习。

【小结】

韩文旨在便于大众学习,其语法与读音均较简易。这一特点导致汉语某些方面受限,而后续的去汉字化虽出于国家发展考量,却也随之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由于摒弃汉字,现今韩国人难以理解本国历史文献,也无法阅读一些早期的文学作品。

现今虽被某文字机构誉为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但韩文最古老的形态连韩国人也无法解读,这一现状颇为尴尬。

此外,韩国政府推行去汉字化措施过于极端,彻底摒弃汉字而未完善韩文缺陷,由此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问题。

当前,韩国政府虽将汉字设为选修课程,但多数韩国年轻人未学习汉字,导致难以阅读本国历史文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近... 近亲结婚是古代人们特别喜欢的,他们认为近亲结婚是能够保证血统的纯正。同时统治阶级的近亲结婚能够很好的...
原创 开... 文/ 马荣升 陶勇这个名字在我军历史上无人不知,不过他在战争年代有一个好搭档同样大名鼎鼎,这就是卢胜...
原创 洋... 早在1275年,威尼斯人马可波罗便不远万里从欧洲来到了中国,而此时正处于元朝统治时期。 白皮肤、蓝眼...
原创 远... 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列传》 夫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此乃古...
原创 晚... 晚清是一个特别的时期,首先各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享受现代科技已成发展趋势;其次,历朝历代步入后期,曾...
原创 东... 西晋统一三国后不久,全国就发生了贾后乱政,八王之乱的大变故,动摇了国本。晋朝那些拥有实权的藩王们为了...
原创 宋... 宋代从整体的生产方式的演变来看,应该是算比较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一个朝代。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朝代当中,自然...
原创 为... 如今不少影视作品都会用到穿越这个题材,不论是剧情,以及观众对它的代入感,都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新形势,...
原创 敢... 央妈二零二五年片单,出现一部《大汉赋·武帝篇》。 《大汉赋》分为两篇,上篇围绕汉武帝刘彻展开,下篇讲...
原创 成...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