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第三届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在海拔1314米的重庆武隆仙女山懒坝剧场开幕,融合自然奇观、国际艺术、青年创作、禅意疗愈,延续川美“开放的六月”毕业展,开展音乐疗愈、禅意净心等特色活动。
活动海报(主办方供图)
避暑+艺术 懒坝的“双重清凉”
懒坝坐落于海拔1314米(谐音“一生一世”)的清凉高地,比主城区低10℃以上的体感温度,是“天然空调房”。懒坝园区内围绕大地艺术季搭建的多个大型综合体,多次斩获国际性建筑类、设计类、照明类大奖。
去年,懒坝在前两届国际大地艺术季的基础上,进一步与武隆区人民政府、四川美术学院达成政校企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共建艺术教学、实践创作、在地驻留等公益项目。持续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艺术教育+文旅融合”共建和美乡村新范式。
2025年,懒坝国际大地季再度启幕,以懒坝原有的艺术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依托,由艺术家驻留创作+公开征集+国际收藏的多重方式,让20+件国际、国内重磅艺术作品散布山间,使游客在漫步纳凉时,与艺术不期而遇。
丹麦艺术家托马斯·丹博《爱的小径》(主办方供图)
懒坝创始人陈勇回顾了懒坝自创建以来13年的发展历程:懒坝的建设过程,始终拒绝短平快的节奏,懒坝现藏的20多件国际、国内艺术作品,都经过专业的筛选、深入的沟通、漫长的打磨。
本届大地艺术季驻留艺术家代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高天骏表示,感谢懒坝提供的驻留机会、工作空间、食宿条件、创作经费等等有利条件和平台,让他们得以在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地上,进行深度的艺术探索。
川美“出圈”艺术季加持 盛夏持续狂欢
此外,今年懒坝艺术季特别联动四川美术学院,将其火爆全网的毕业展IP“开放的六月”延伸至武隆,以“火热的七月”“激情的八月”“丰收的九月”三大主题,持续呈现青年艺术家的先锋创作。游客可以在懒坝美术馆打卡川美毕业生天马行空的装置、绘画;亲临感受参与艺术家驻村工作坊,零距离体验在地创作过程;偶遇露天艺术集市,把创意手作带回家。
傍晚的懒坝美术馆(主办方供图)
“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始终看重艺术家、艺术作品的实验性、国际性、在地性、专业性,很好地诠释大地艺术的真谛,将艺术作品转化为社会性、人民性,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植根于大地,根植于人民,不仅装置点缀文化环境,或与人民群众互动对话。”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原重庆美术馆馆长邓建强说道。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唐青阳表示,早在2019年、第一届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启动之初,四川美术学院就作为主办单位之一。过去六年期间,四川美术学院共有超过100位师生,把他们的艺术创作带到懒坝、有的甚至永久留在了懒坝……这背后,是四川美术学院与懒坝美术馆的“与爱同行”,是艺术与自然的在地碰撞、和谐共生。(杜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