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为什么会灭亡?清军那么厉害吗?
创始人
2025-08-19 16:02:41
0

明朝的灭亡有其必然性;清军入关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后来历史描写的那么厉害。清军貌似有“蛇吞象”之象,并不那么很快就搞定了。清军统一中国的时间,远远长于朱元璋从起兵到建立统一政权的时间。?

1.明朝的灭亡是必然。因为明朝所面临的各种矛盾过于复杂,致使问题太多,当积重难返、制度内部的调整无济于事时,王权就失去了“天命”,天怒人怨,那只能通过突变式的王朝更替,方能消除社会矛盾。 明朝灭亡后,无论是明遗民、还是清统治者都在分析其灭亡的原因。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得出所有的结论都是明朝灭亡实属必然——“无流贼之蹂躏海内,而明之亡已决矣”。应当说,明朝的灭亡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单纯归结于哪一、二个原因都是不妥的。

2.清军入关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纵观清朝“开国”史,从努尔哈赤开始,满族(女真族)政权就开始了对抗直至灭亡明朝的种种努力,可谓苦心积虑。历经数十载的努力,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建立了对中华帝国的统治,这一切似乎顺理成章,被许多人看成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分析当时纷繁的局势可知,事实又并非如此。 1644年春夏之交,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如果不是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犯了一系列重大错误,有可能统一全国,清政权也就没有一统江山的机会,或者推迟统一全国的时间;南明弘光政权若不是在“继统”问题上勾心斗角,这个政权绝不至于那样迅速瓦解,至少半壁江山的局面能维持一段时间。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后,如果不强行推行剃发改制等民族压迫政策,也可能短期统一天下,然而清王朝统一的大业又拖后了近二十年,而且面临再次被颠覆的危险。1648年,金声桓、李成栋、姜瓖等反清时,如果永历朝廷节制部署恰当,与拥明势力接应,反清仍大有可为。大西军联明抗清后,1652年李定国桂林、衡阳之役,刘文秀反攻四川之役,都表明明、清双方胜负尚大未定之天。直接顺治十一年(1654)复明运动逐渐化为泡影(顾诚《顺治十一年——明清相争关键的一年》《清史论丛》1993年刊)。可以说,清军入关并建立全国性的统治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臭...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袁... 袁绍作为东汉末年第一诸侯,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而且无论是文臣还是猛将,在...
原创 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
原创 蜀... 刘封关平张苞可谓小一辈的,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刘封因假子不救关羽,关平因...
原创 迟...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清... 清朝的格格在出嫁后,为何大多都没有孕育子嗣,是她不想还是丈夫不行?其背后又有何不为人知的苦衷? 格格...
原创 深... 公元前205年,韩信率领的汉军在井陉之战中,以3万兵力击败了号称20万的赵军,创造了冷兵器时代不可多...
原创 齐...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齐衡出身好,容貌才学,均是上乘,但对明兰来说,他并非良配。 原因主要...
隋朝最迷糊的大臣:宣旨忘内容回... “陛下,老臣突发失忆,能否请您再说一遍您之前所提及的内容?” 皇帝刚刚下达圣旨,这位老臣转身走了几步...
原创 汉... 前言 汉武大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英明的一位皇帝,汉武帝的大一统更是被人们传诵至今,但是任何人的成功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