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万里天,春光暖暖,春风冉冉,百花竞争艳……”8月18日下午,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广东粤剧院主办的“粤剧名家艺术系列”出版工程特别活动“丁凡&蒋文端艺术人生分享会”在琶洲会展中心南国书香节举办,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蒋文端现场即兴演唱一曲《彩云追月》,将分享会推向了高潮。
粤剧界黄金组合分享艺术感悟
“丁凡&蒋文端艺术人生分享会”现场人气旺盛,未开场已经座无虚席,迟来的戏迷干脆站在外围观看,不时举着手机拍照或录视频。如此火爆的场面与两位主角皆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不无关系。据介绍,丁凡与蒋文端在粤剧舞台努力耕耘数十载,塑造了无数令人难忘的经典角色,成为海内外戏迷眼中的德艺双馨的黄金组合,每次登台都能赢得全场最热烈的掌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成名后仍以不懈的探索精神,不断地为“南国红豆”注入了隽永的魅力与时代的新声。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丁凡(中)与蒋文端(左)亮相南国书香节。
在对谈环节,蒋文端分享道,从艺40多年,对粤剧艺术的热爱支撑着她始终保持着用艺术传递至真、至善、至美的初心。《唐宫香梦证前盟》《观音情度韦陀天》《紫钗记》等代表性剧目最能集中体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审美追求和表演特色,对其个人艺术道路的成长意义重大。蒋文端和丁凡合作了三十年,长期的搭档让两人一个动作、眼神就能读懂对方的用意。一次演出中,蒋文端改变了原来的动作,把手搭向丁凡,疑惑中丁凡以多年的默契马上反应过来是蒋文端身体不适快要晕倒,于是很自然地把戏接过来,边演边把她扶到后台,不露痕迹地完成了演出。在这份默契与对艺术的共同追求下,他们成功排演了众多剧目,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外华人戏迷的喜爱。
作为粤剧项目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丁凡认为,粤剧艺术最核心、最需要向年轻一代传递的宝贵价值和精神内涵是文化认同与身份归属的根脉意识,以及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的价值传承。“‘粤剧名家艺术系列’这样的出版工程,能很好地记录、传播这些价值,让粤剧艺术真正‘活’在当下,‘传’向未来。”
系列丛书集图、文、音、像于一体
南都记者了解到,“粤剧名家艺术系列”系列项目致力于打造集图、文、音、像为一体的粤剧基因库,是对粤剧艺术的活态传承和生态修复,从表演艺术、珍贵曲谱、剧本创作、舞台美术等方面对名家艺术进行梳理,系列丛书的出版将为粤剧文化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丛书分为剧作卷和表演卷,其中剧作卷的开篇之作为《陈冠卿作品选》,表演卷的开篇之作为《丁凡》,新近又推出了《蒋文端》,后续还将推出《林小群》《罗品超》等。
丁凡在分享会现场签售。
据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张晋琼介绍,正在热销的表演卷系列《丁凡》及《蒋文端》(预售)定位为以图、文、音、像结合形式记录人物生平的人物画传,画传一改往日以文字为主比较沉闷的传记风格,以大量珍贵剧照、手绘插画、唱段视频等视觉元素与文字叙述来展现传主多彩、丰富的人生生活与历史轨迹,使人们对粤剧名家更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翻开书阅读,犹如开启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
粤剧名家艺术系列之《丁凡》及《蒋文端》。
“编纂这本手账的过程也是我对40多年艺术生涯的一次回溯过程,最大的难题是如何从海量剧照、演出录像和访谈记录中寻找出那些最能体现蒋文端艺术特质的瞬间,我妈妈连压箱底的旧剪报都奉献出来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粤剧名家蒋文端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剧透”了书中的部分内容。据悉,《蒋文端主题手账》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蒋文端回顾了自己在二十四部粤剧代表作演出中扮演不同角色的经历,分享其在演出过程中对角色的理解和感悟,包括对角色的塑造、情感的表达、台词的把握等方面的思考和体会。“每个代表剧目还附有经典唱段视频,扫二维码即可观看,主题手账还专门留出空白页,供戏迷写观后感。”
分享会上,蒋文端与年轻观众亲切互动。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罗彦清 通讯员 王效云
图片由岭南美术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