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融生活,生活映艺术——著名画家刘应雄的艺术生活
创始人
2025-08-17 09:31:12
0

艺术融生活,生活映艺术——著名画家刘应雄的艺术生活

文/徐勇

艺术与生活,从来不是割裂的孤岛。对于著名山水画家刘应雄而言,数十载的笔墨耕耘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的养分,再以艺术反哺生活的厚度。他从九嶷山的晨雾中走来,带着潇湘水系的灵动,走过三湘四水的褶皱,迈向世界的山川湖海,最终在宣纸上构建出一个既扎根大地、又超越具象的精神家园。这种“艺术重生活,生活赋艺术”的辩证共生,正是他艺术生命的底色。

一、九嶷底色:生活是艺术最初的基因

1963年,刘应雄生于潇水之源的九嶷山下,舜帝文化的氤氲与湘南山川的灵秀,是他艺术生命最早的“孵化器”。少年时与伙伴们上山写生的经历,让“山的厚重、水的灵动”不是课本里的形容词,而是指尖能触摸的岩石肌理、耳畔可听见的溪流叮咚。这种对自然的直观感知,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他对山水的敬畏——不是将其视为创作的“道具”,而是视为血脉相连的“故土”。

“每次回家乡,故地重游,总期待找到纯粹的真山真水。”这份眷恋化作创作的执念,让他立志画出“可居、可游、可赏”的潇湘山水。在他看来,“可居”是生活的温度,“可游”是自然的生机,“可赏”是艺术的升华。为了这份承诺,他从潇湘源头出发,沿着湘江流域一路采风,将潇水的清澈、湘水的壮阔、洞庭湖的浩渺一一收入画囊。那些带着晨露的写生稿、沾着泥土的速写本,最终凝结成《湘山湘水湘情——刘应雄水墨写生画集》,字里行间都是对生活最质朴的回应。

生活对他的馈赠,远不止于视觉素材。九嶷山的舜德文化教会他“重情”,这份特质让他的采风之路始终带着人文温度。“每到一地总是游山玩水交朋友”,在他眼中,山水不仅是风景,更是承载着当地人生活与情感的容器。他会在漓江边听渔翁讲潮汐的规律,在黄山腰与挑夫聊云雾的变幻,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对话,让他的山水超越了“形似”,有了“神似”的灵魂。正如他所说:“家乡的山水风情给了我丰富的素材,多年的笔墨耕耘帮助我提高了境界。”而境界的提升,恰恰源于对生活细节的珍视。

二、笔墨修行:艺术是生活的审美升华

艺术对生活的改造,在刘应雄的创作中体现为一场持续数十年的“审美修行”。他不满足于对自然的简单复刻,而是以笔墨为刃,对生活场景进行“重构”,让平凡山水成为承载精神的载体。这种升华,在他的“新潇湘八景”与《万里长城十三关》系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潇湘八景”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母题,历代画家多“造心境而写意趣”,鲜少以实景为凭。刘应雄却反其道而行之,带着画板走遍湘江沿岸,从岳阳楼的洞庭暮色到橘子洲的江天暮雪,逐一实地写生。他不仅记录“江天暮雪”的雪景形态,更捕捉雪中渔翁收网时的体温;不仅描绘“渔村夕照”的光影变化,更融入炊烟袅袅的生活气息。在《潇湘八景》八条屏中,苍茫的远山与近岸的渔火形成呼应,雄浑的笔触里藏着生活的细腻——这种“实景写生+意境升华”的创作理念,被评论家龚旭东赞为“提出了中国水墨山水创作的新思考”。

如果说“新潇湘八景”是对地域生活的审美提炼,那么《万里长城十三关》则是对历史生活的艺术重构。当网友建议他创作长城时,他没有陷入“千城一面”的套路,而是以生活的逻辑追问:“长城是一块一块砖砌成的,应该表现它的建筑特点;关隘因地理位置不同,应有不同特征。”为了还原这份“不同”,他查阅史料、比对地图,甚至通过卫星图像观察各关隘的山川走势。画山海关时,他突出“老龙头直入大海”的地理特质,让“天下第一关”的雄奇有了实证;画娘子关时,他融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意趣,呼应平阳公主驻军的历史典故;画阳关时,他以流沙掩埋的残垣断壁,诠释“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苍凉诗意。

三个月的创作,他不仅画出了十三关的形态差异,更画出了每一块城砖里的生活故事——戍边将士的乡愁、丝路商旅的期盼、朝代更迭的沧桑。这种从“物质存在”到“精神象征”的跨越,正是艺术对生活的升华。正如他所说:“通过艺术视角重构日常生活,将平凡山水场景转化为审美体验。”在他的笔下,长城不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活着的历史;潇湘不再是地理概念,而是湖湘精神的图腾。

三、心游万仞:生活与艺术的双向奔赴

刘应雄的艺术版图,从未局限于湘楚大地。“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带着对生活的好奇与艺术的执着,从三湘四水走向大江南北,再跨出国门,在世界的坐标系中完成生活与艺术的双向滋养。

“作为中国画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放眼世界。”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他身体力行的实践。几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欧美亚非几十个国家:在意大利感受文艺复兴的人文之光,让光影处理融入水墨晕染;在墨西哥观察玛雅文明的石刻,为山体皴法增添异域质感;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写生时,将雪峰的凛冽与潇湘云雾的温润对比,提炼出更丰富的笔墨语言。这些跨文化的生活体验,没有让他的艺术“失根”,反而让他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山水”的独特性——正如他在吸收伦勃朗光影技法后,反而更强调水墨“虚实相生”的意境,让《雪山图》既有西方绘画的立体感,又不失东方美学的空灵。

这种“放眼世界”的生活体验,最终反哺为艺术的格局。他创作的“中国名山系列”,既有黄山的奇松云海、泰山的雄峙天东,也有阿里山的苍翠、昆仑山的苍茫。在他看来,“名山”的定义不在排名,而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有着传奇的故事吸引人们常常去游览”。这种对“生活影响力”的重视,让他的名山系列超越了“地理图谱”,成为一部承载多元生活方式的视觉史诗。

更难得的是,他将生活中的“行走”转化为文化传播的桥梁。在国外采风时,他不仅吸收异域文化,更主动推介潇湘文化——将九嶷山的传说讲给意大利画家听,把《新潇湘八景》的画册送给法国策展人。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让他的艺术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正如他所说:“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正在不断增强相互了解和相互吸收。”

从九嶷山的少年到享誉画坛的大家,刘应雄的艺术之路始终印证着一个真理:生活是艺术的“源头活水”,艺术是生活的“精神灯塔”。他在山水间行走,是为了让生活更丰盈;他在宣纸上挥毫,是为了让丰盈的生活绽放审美之光。这种“艺术重生活,生活赋艺术”的共生之道,让他的笔墨永远带着温度,让他的山水永远住着灵魂。路还在继续,他的画笔与脚步,也将在生活与艺术的交响中,不断谱写出新的篇章。(作者徐勇系资深媒体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在中国历史上,庙号代表着帝王死后的一种尊崇,会根据其功绩评定。 在唐朝之前,一个朝代通常只会有七个...
原创 蒙...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幅员辽阔。 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之后其继承...
原创 袁... 揭秘秦始皇陵:水银江河背后的传奇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谜团,自被发现以来,就一直吸引着世人...
原创 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长征,自1934年10月开始,至193...
原创 毒... 三国乱世,是英雄美人、猛将谋士的舞台。而在中原大地,天下英雄争锋中,有一个人的身影,令人不能忽视。而...
原创 清... 在清朝规定的爵位中,亲王是第一等的爵位,享有朝廷最优等俸禄,以及最高待遇。既然如此特殊,就不是寻常人...
原创 赵... 前言 历史上得位不正的皇帝有很多,但凡说到这个话题必须提起的就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了,他当年是通过...
原创 古... 水晶,一种晶莹剔透、硬度极高的宝石,早在古代就被人类发现并加以运用。然而,在古人眼中,水晶不仅是一种...
原创 荆... “中国仅有,天下第一” 的楚国王陵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的张场村,距离历史...
原创 只... 中国古代直诉制度在专制社会的实施和运行为含有冤屈而诉讼无门的人提供了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为疏导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