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幅员辽阔。
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之后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大蒙古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
前后三次西征,蒙古共灭了40多个国家。
然而强大的大蒙古国,存在不过百年即走向分裂,其庞大的疆域最终形成了元朝和四大汗国。
关于四大汗国,有两种说法:
一是元朝(又称大汗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
二是元朝之外,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这四国
目前主流看法是支持第二种居多。
原因有3点:
一是只有元朝皇帝享有蒙古大汗的尊号;二是元朝先后册封过各汗国的首领;三是窝阔台汗国不服元朝之后被灭,各汗国与元朝之间有很大的实力差距。
那这四大汗国何时建立,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
金帐汗国
建立者:
拔都,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
地盘:
以钦察草原为主体,东起额尔齐斯河,西到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南起里海、黑海北部,北到北极圈附近。其面积达到了600万平方公里。
发展、分裂和灭亡:
金帐汗国到第九任大汗时,其国势达到了巅峰,不过此时钦察汗国已经基本伊斯兰化,他们用沙里亚法(伊斯兰宗教法)取代了传统的成吉思汗法典。
14世纪末,金帐汗国呈现衰败局面。15世纪中期后,金帐汗国正式分裂为数个政权:哈萨克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诺盖汗国等。
1502年,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亚汗国击败,金帐汗国灭亡。
察合台汗国
建立者:
察合台,成吉思汗次子
地盘:
最盛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
发展、分裂和灭亡:
察合台汗国曾与元帝国长期敌对,屡与元军争战,直至1303年,始被迫向元朝请和,重新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后来与元军共同攻打窝阔台汗国,并兼并窝阔台汗国大部分领地。
1346年合赞算端汗被杀,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分别形成
东察合台汗国
和
西察合台汗国
,
西察合台汗国最终为帖木儿帝国取代
。
东察合台汗国在秃黑鲁帖木儿汗时期(1347-1363)短暂统一察合台汗国,统治范围西达撒马儿罕,东迄哈密,北与瓦剌为邻,南同于阗等地接壤,势力空前强盛。秃黑鲁帖木儿汗死后察合台汗国再次分裂。1680年,汗国内部争权,强邻准噶尔部南下,东察合台汗国灭亡。
帖木儿帝国在帖木儿统治时期(1370-1405),征服了东察合台汗国、河中地区、花剌子模、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高加索和大伊朗地区,帝国的鼎盛时期横亘从小亚细亚到印度德里的西亚、中亚和南亚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起锡尔河和咸海,南及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大帝国。1507年,帖木儿帝国被乌兹别克人取代。
帖木儿的六世孙巴布尔在南亚开创了莫卧儿帝国
,也算是帖木儿帝国的一个延续吧。
窝阔台汗国
建立者:
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后人,海都
地盘:
包括原乃蛮部的领地和原西辽的部分领土,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
发展、分裂和灭亡:
由海都依靠武力扩张建立起来的,吞并了一些察合台汗国的地盘。海都死后,窝阔台汗国的领地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
伊利汗国
建立者:
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拖雷之子旭烈兀
地盘:
鼎盛时期领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有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
发展、分裂和灭亡:
第七代大汗合赞时,立伊斯兰教为国教,发展经济,统一度量衡和币制,奖励学术,国势最盛。
1335年第九代大汗不赛因死后,统治集团内讧,国家分裂成东波斯、阿富汗斯坦的卡尔提德王朝,西波斯的穆札法尔王朝和札剌亦儿蒙古人的札剌亦儿王朝,小亚细亚的楚邦王朝,彼此之间互相攻杀。
1355年,伊利汗国被金帐汗国所灭。
都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蒙古帝国就是一个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