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磊彬 文图】“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天然钻石曾是奢华的代名词,而如今,“河南造”培育钻石正凭借其品质、价格与产能优势,在全球市场掀起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8月14日至15日,“工匠传承・豫见璀璨” 主流媒体采访活动在郑州启动。该活动由郑州市总工会、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主办,河南超硬材料协会等承办,通过走访企业,展现河南培育钻石的产业风采,探寻河南企业在全球培育钻石市场的破局之路。
从“河里的冰”到“冰箱里的冰”
河南造培育钻石强势崛起
8月14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进位于郑州经开区的河南璨然珠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璨然珠宝),在这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培育钻石精美首饰。
二楼展厅,除了展示大克拉培育钻石首饰之外,还设置了切磨加工区域,工人们正打磨各式各样的钻石样式。
璨然珠宝成立于2022年12月,是四方达集团旗下高端培育钻石品牌。依托四方达集团强大的产业资源及旗下天璇半导体的技术支持,璨然珠宝已构建从研发生产、精密切磨、创新设计到品牌零售的全产业链闭环。
据璨然珠宝总经理方睿介绍,公司成立以来,已经开发了宇宙、天空、海洋三大系列多款首饰产品,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
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除了璨然珠宝,目前三磨所、惠丰钻石、中南钻石、富耐克等超硬材料企业,凭借较强的产业基础,进军培育钻石市场。
那么,天然钻石与培育钻石有哪些区别?为何吸引多家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据业内人士介绍,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就像“河里的冰”与“冰箱里的冰”,成分、外观、物理性质、化学特性、光学性质与天然钻石均一致,但价格却比天然钻石便宜很多。
世界超硬材料看中国,中国超硬材料看河南。根据《培育钻石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2023年全球培育式毛坯产量接近3000万克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毛坯生产国,毛坯生产能力占整体市场的80%。河南占全国产能的80%以上,约有1000万克拉产能在这里诞生。
打造培育钻石交易中心
拟打造全球消费钻石风向标
尽管产能领先,河南培育钻石产业仍面临“切磨环节薄弱、产品附加值低”的短板。
“培育钻石的切磨市场90%以上在印度,仅有3%左右的市场在河南。培育钻石经过印度加工后,大部分销往美国市场。”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首席运营官陈耿告诉记者,目前,培育钻石已经形成了“生产在河南、切磨加工在印度、市场在美国”的市场格局,整个河南培育钻石市场,呈现出“头大、脖子细、腿短”的局面。
为破解这一困局,2024年11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郑州高新产业投资集团、培育钻石上中下游企业联合发起的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在郑州高新区正式上线,该交易中心通过行业供应链资源整合,数字化交易体系建设,打造集线上交易平台、共享库存系统、线下展示交易中心、直播基地、加工设计工作室、标准化研究与检验检测中心、品牌孵化中心以及产业学院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据介绍,交易中心主要服务对象包括但不仅限于上中下游生产厂家、贸易商、品牌零售商,通过建立“供应链+库存共享+线上线下交易”多元化、多层次、全产业链的服务生态,打造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培育钻石珠宝饰品产业综合服务枢纽。
“除了以上功能,河南培育钻石交易中心还将发布价格指数,通过发布交易数据,引领全球培育钻石的发展。”陈耿说。
从“中国品”到“世界牌”
通过补链、强链推动产业发展
据陈耿介绍,整体来说,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成立以来,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推动“中国坯”向“中国钻”发展,二是推动“中国品”向“世界牌”转型。
“培育钻石市场在蓬勃发展,美国占全球培育钻石终端消费市场的80%,而中国仅占10%左右,因此河南培育钻石在终端消费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在陈耿看来,中国培育钻石终端消费市场要蓬勃发展,打响“世界牌”,需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培育中国自己的切磨工人,壮大切磨市场。目前,印度大约有60万人规模的切磨工,而中国仅有不到2000人。由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举办的切磨培训班,目前已经招收了4期200多名学员。同时,也呼吁培育钻石生产企业要培育自己的切磨工人,弥补切磨短板。
第二,培育自己的培育钻石品牌。目前,培育钻石生产和销售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企业自身要加强品牌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局面。先立稳“中国品牌”,再迈向全球市场。
上述璨然珠宝总经理方睿表示,将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传播,把产品融入中国元素融入培育钻石的设计环节,打造培育钻石的中国造的品牌影响力。
第三,作为河南优势产业,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来扶持培育钻石的发展。
“总的来说,河南培育钻石市场要通过切磨补链、打造品牌强链、政策助力,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陈耿说。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