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广州”名家讲座:临帖与从师是打开书法大门的金钥匙
创始人
2025-07-13 21:31:05
0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一项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书法协会副会长陈秋明上线“文史广州”系列讲座直播,向大众带来主题为“打开书法大门的金钥匙——临帖与从师”的讲座。

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教学经验,陈秋明在讲座中表示,临帖是学习书法唯一的途径,是打开书法大门的“金钥匙”。而如果没有老师指导,也很难掌握书法书写规律。

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书法协会副会长陈秋明带来“打开书法大门的金钥匙——临帖与从师”讲座。

临帖是一辈子的事

“临帖,是贯彻于学习书法的全过程的。哪怕是学习了几十年书法,也依旧需要临帖。有些人初学时有临帖,但后续放弃了,也就走上了弯路。”陈秋明说道。针对广大书法爱好者的现状,陈秋明详细列举了12类临帖时最易陷入的问题,希望书法爱好者们能对照这些问题查漏补缺。

“初入门,不知如何学习。学了一段时间,不得其门而入。“陈秋明表示,这两个问题是初学者常有的疑问,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只要多临帖,就能逐渐领悟。而在临帖一段时间后,则容易出现观察不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杂乱、不断换帖等问题,这些临帖时的坏习惯,会导致学习者无法打好书法基础,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他提出,选择一本字帖后坚持临摹,并往深处做功夫,才可能有收益。

“有些人临摹能力强,临帖时能临摹得很像,但脱离字帖时就会打回原形。“陈秋明认为,这是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学员在临摹时最常见的问题。临摹得像只能说明临摹能力强,而非真正掌握该字帖的精髓,未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此外,临摹时不懂分辨好坏兼收、通临抄帖、选本不适等问题,也是初入临摹的学子们需要纠正的错误临摹习惯。

《杨凝式韭花帖》。

对于已经长时间临帖并掌握了书法基础的学习者而言,还会出现“曾临过帖,过后不再临帖,随性书写,自谓个性“的问题。对此,陈秋明再次强调,”临帖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我们写字的时候不临帖,写着写着就会走样、变形。”

“开创自己的风格是好事,但书法有个‘法’字,意味着学习书法是有法则和规律约束的,不能胡乱篡改。一旦形成不良习惯写法,很难调整,只能花大力气重新掌握正确的写法,强化肌肉记忆。”陈秋明说。

临帖先学一家取足养分

在详细解说从入门临摹到技艺精湛各阶段的临帖问题后,陈秋明分享了9条临帖经验以供大众学习。

他表示,临帖之初,应当选一个好版本,先学一家,取足养分,直到能创作一件作品为止。陈秋明认为,对普通人而言,学好一份帖、一种字迹已然不易,学多了反而杂且不精,所以应当先选一份好的字帖版本开始临摹,将其转化成自己的养分,并且在选帖时取法要“高”,以临摹古帖为主。

陈秋明认为,临帖取法要高,临古帖为主。

那么,如何学好一份字帖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养分呢?陈秋明指出,在临帖时有以下四点要义:一是忌通临,有针对性地去学,缺什么补什么。二是明理,研究字帖的背景。三是善学,对名家碑帖也要一分为二,学其所长,避其不足。四是精细,”察之者尚精,拟之者尚似”。“学习书法还需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并且要有雅量,多听取别人的建议,做到这些,才得以进步。”陈秋明说。

陈秋明介绍,临帖要达到的境界是“背临”,也就是形成肌肉记忆,它是书法学习的关键。不少人临帖能写得不错,但离开了字帖的参照后无法写好。这时便需要通过背临训练,我们将所学的笔法和结构转化为肌肉记忆,从而在书写时更加自然流畅,并能灵活运用所临摹的字帖风格,“例如,通过反复背临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我们可以逐渐形成对颜体笔法和结构的肌肉记忆。”

学习书法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陈秋明认为,买本书或者买本字帖就能学好书法,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学习书法一定要有老师的指导。

在入门时期,老师需要先解决学生的技巧性问题,如笔画等基础性的问题。当学生的基础问题被解决后,老师还可帮助学生理解字的正确写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讲述时,陈秋明还以怀素的《自叙帖》为例,展示了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容易出现的误区。

陈秋明表示,自学书法存在瓶颈,只有5%的超高悟性者能够通过自学突破瓶颈,大多数学习者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更好地学习书法,“老师的核心价值是实时纠错和解读碑帖,自学想要自我纠错并正确解读碑帖,难度很大。”

最后,陈秋明详细讲解了“永”字的八字要领,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弩,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现在我依然坚持每天临帖,因为我觉得人始终会有一些行笔的不良习惯,写着写着会走样,通过临帖能把字形找回来。”陈秋明说,“我最近在临摹怀素的《自叙帖》,它的节奏、字形非常好,各位有机会也可以和我一起临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桥”见平凉⑨】“桥”见历史... 编者按 连接、跨越、拓展 一座座桥梁,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连接着历史与现实的时代变迁 平凉公路桥梁...
原创 民... 关于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定性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自南宋已降至晚清民国时期,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态...
原创 中...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给您与众不同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唐朝怎么“妆”? 洛阳这个造型... 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 近日,热度居高不下的《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在收官后又紧接着官宣了第三季。两年前,...
小小竹竿见证军民鱼水情 【文物故事】 作者:曹亚铂(陆军防化学院教员) 一根3尺多长的竹竿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山东、江苏、...
原创 齐... 历史书上关于春秋五霸的争议很多,但是有两位是无可争议的,那就是齐桓公跟晋文公。研究齐桓公就可以发现,...
“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青年”专题... 8月19日,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青年”专题活动在湖南博物院举...
原创 孟... 1946年初,蒋介石对即将爆发的全面内战很有信心,为了减少军费,也为了削弱桂军,晋绥军等杂牌军势力,...
原创 三... #头条群星9月榜# 历史上有关虢国的记载零星而散碎,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虢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是武王...
原创 金...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执着、正义、可爱,又有点迂腐固执的人物段誉,他给少女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