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执着、正义、可爱,又有点迂腐固执的人物段誉,他给少女钟灵、木婉清都留下了不能忘怀的感觉。不过,自从他见到“神仙姐姐”王语嫣之后,便立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后通过真心付出,播的美人认可,二人幸福地走到一起,段誉也继承了大理段氏的王位,成为一方诸侯。那么,段誉是不是金庸先生完全凭空臆造的人物呢,答案是否定的,段誉在历史上是有真实痕迹的,他确实做过大理国的皇帝,而且是一个好皇帝。
段誉在历史上的名字叫段正严,又名誉,表字和誉,确实是大理国王段正淳的儿子。段正严自幼接受佛学思想,笃信佛教,待人宽厚,是一个非常仁慈的人。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段正严的父亲文安帝段正淳鉴于国力衰退以及高氏的弄权,心灰意冷,无心治国,出家为僧,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段正严。段正严即位,成为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后理的第二位皇帝,是为后大理宣仁帝。第二年,段正严改年号为日新,后来,又连续改年号为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前后在位约40年,是大理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段正严当时接手的大理国,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一个乱摊子,外有大国强敌威胁,内有权臣把持朝政,地方势力纷争不断。段正严即位之初,各地方表示支持,纷纷入贡,史载“七月中元节,各方贡金银、罗绮、珍宝、犀象万计,牛马遍点苍。”可还没等他过了高兴劲儿,就出事了。北宋政和元年,大理地震,“损十六寺”,坏民居无数。天灾创伤还没愈合,人祸又纷至沓来。公元1111年,后大理国滇东乌蛮三十七部联合反叛,段正严明白要想维护大理国的正常运转,只有采取与权臣高氏联合的办法,所以,他令相国高泰明派兵平乱,高泰明于是令其四子高明清镇守鄯阐府(今昆明),稳定了局势。公元1119年,后大理国慕宁、远、矣、破、马等部落联合反叛,段正严派遣军队前往征讨,却以失败告终,不过叛乱的部落也没能闹腾起来,最后因内部消耗自动消停了。但不久后,滇东乌蛮三十七部又一次联合反叛,并攻破鄯阐府(今昆明),杀死高明清,但高氏力量仍然坚挺,群臣以高升泰侄子高量成有德,请立为相,号中国公。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都城羊苴咩发生大火,烧毁三千九百家。就这样,段正严至少经历了三次较大叛乱和两次较大的天灾,不过,他都顺利度过了这些难关。
段正严继位后,虽面临很多困难,但他是一个非常想有所作为的人,所以他采取了一些巩固政权的积极措施,除了对内务实地联合权臣共同治国外,他还积极发展和宋朝的关系,希望借助宋朝的力量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公元1117年,段正严派遣使者出师宋朝,主动向宋朝称藩,被宋微宗赵佶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段正严积极与周边的国家尤其是宋朝保持友好的往来关系。在他的统治期间,大理国多次向两宋进贡,献礼献乐,博得了宋朝统治者的欢心,也因此而得到许多赏赐和回报。
不过,由于高氏力量掌权日久,段正严始终受制于高氏权臣的制约,不能完全放开手脚施政。其在位期间,高泰明、高泰运、高明顺、高顺贞、高量成先后出任后大理国相国,把持朝政;高泰明死时,段正严曾将其犯罪的儿子高智昌流放致死,高智昌部下高伊、高何二人却密谋在段正严入寺进香时将其暗杀,为高智昌报仇,后事泄,两人被俘,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段正严反将两人赦免,这两名刺客后来自杀,段正严却“嘉二人之义,赦之,为立义士冢”,可见其畏惧高氏之深。但他始终努力用自己的文韬武略来统治国家,史载,段正严勤政爱民,非常同情社会底层百姓的痛苦,仁慈治国、减轻徭役赋税,使大理境内的百姓一度安居乐业。
不过,到了段正严末期,由于在其继承人问题上,高氏家族内部发生意见分歧,导致政局混乱,段正严难以摆平。公元1147年,“因诸子内争外叛,禅位为僧”,心力憔悴的段正严,为缓和各方矛盾,主动将帝位传给高量成支持的太子段正兴,随后出家为僧,得享高年,直至九十四岁才圆寂。可见,段正严确实是一个勤政爱民,有德有能的好皇帝,《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在这一点与段正严比较符合,唯一可惜的就是,段正严始终未能改变高氏专权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