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相通”俄中音乐会举办,中俄艺术家联袂演绎《爱之歌》 谱写文化交流新篇章
2025年6月19日在俄罗斯“文化之都”圣彼得堡市爱乐大厅迎来了一场跨越国界的“视听盛宴”——“民心相通”俄中音乐会。这场由两国艺术家联袂呈现的演出,不仅用旋律传递情感,更是深化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人文内涵。
其中,由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女士作词,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中国籍作曲家杨金鹏先生作曲的作品《爱之歌》,成为音乐会上最感人的曲目。该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更以真挚的情感诠释了中俄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
这部作品由俄中交响乐团演绎,维克多利亚·多布拉沃利斯卡娅(Виктория Добровольская)执棒指挥,作品采用俄文与中文双语演唱,苏若愚先生担任艺术翻译。作品采用经典的三段体结构,与歌词内容高度契合。序奏中,弦乐组的震音与架子鼓的节奏交织,巧妙引出小提琴组的主旋律。其间,长笛、双簧管与单簧管交织的琶音如璀璨星辰点缀其间,为旋律增添光彩。器乐的默契配合,自然过渡至以五度大跳起始的女声歌唱主题,情感如泉涌般迸发,精准诠释了歌词“是爱在心底,如冲出牢笼的鸟儿”的意境。
随后音乐织体层层推进,营造出充满期待的听觉氛围。当女高音、女次高音和女中音歌唱家们以饱满的激情演绎歌词时,听众仿佛置身于一片爱意弥漫的辽阔天地。在铜管乐器的烘托下,音乐情绪不断升华,令听众心弦为之震颤。作品中最感人的当属以中文演唱“是爱在心底”的中间段落,其动人心魄的旋律将整部作品推向艺术高峰,尽显恢弘壮阔的音乐气魄。弦乐声部在铜管和木管的协奏下再次奏响激昂的主题旋律,将音乐推向新的高潮。再现部分,器乐与人声浑然一体,为这部作品画上圆满的句号。这正呼应了玛丽亚·扎哈罗娃女士歌词的终章:
是爱在心底,真正的爱,无所畏惧:无论是牢笼,枷锁,还是钥匙,它始终与你同在——灵魂的喜悦。(Любовь - она внутри. Ей, настоящей не страшны преграды: Ни клетки, ни замки и не ключи. Она всегда с тобой - души отрада.)
音乐会后扎哈罗娃女士在官方社交媒体上表示:当我打开节目单,居然有一位中国作曲家为我的一首诗歌谱曲,由交响乐团和女子四重唱进行了演绎。这与其说是歌曲,不如说更像是一部康塔塔,效果如此独特,奇妙的缘分就这样发生了!
《爱之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艺术表达,成为“民心相通”音乐会的灵魂之作。它再次印证,音乐能跨越鸿沟,架起理解的桥梁,让文化背景各异的人们在旋律中心意相通。正如大卫·莫纳卡扎扬 (Давид Мнацаканян) —— 一位拥有四十余年丰富阅历的俄罗斯外交官和作曲家 —— 在采访中所强调的:“音乐是无需翻译的通用语言”。我们从中聆听到的,不仅是乐器的和鸣,更是文化的互鉴与交融。这首凝聚深情的歌曲,必将成为未来中俄文化交流的经典之作,永恒昭示:真挚的友谊,如不朽的乐章,历久弥新。
作者:赵洛谊 博士
俄罗斯艺术史研究院(Россий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стории исскуст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