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阵地,当前,红色博物馆、纪念馆正积极运用新技术提升参观体验,让观众可以“穿越”到历史现场,亲历峥嵘岁月,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新技术让革命英雄的故事变得更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戴上AR眼镜走近1935年
位于上海的国歌展示馆“为国而歌”推出AR体验营。观众戴上AR眼镜就能“重回”风云变幻的1935年,与国歌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并肩,深入了解他们是如何以笔为枪、以乐为魂,创作出这首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义勇军进行曲》。同时,通过AR互动技术,观众还可以亲手播放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首版唱片,聆听首版唱片音源的“历史之声”。图为观众体验互动现场。
黄艺芹/文 国歌展示馆供图
指尖上对话历史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贵州四渡赤水纪念馆近年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成为“红色文旅+科技”的行业典范。
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纪念馆构建数字化展示矩阵,通过二、三维技术呈现珍贵文物,并借助触摸屏实现多角度互动,实现“指尖上的历史对话”。同时,建设智慧博物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升业务数字化水平,并推出“三维立体绘本+魔幻AR”教育读本,增强青少年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此外,“红色温情”AI魔拍系统和“革命遗珍”多媒体互动系统进一步丰富了观展体验。
在展陈效果上,纪念馆采用声光电、三维动画等技术,还原一渡赤水场景,再现青杠坡战斗、娄山关战斗等历史画面,并通过高清动态路线图清晰展现长征历程,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红色历史的厚重。图为观众体验四渡赤水纪念馆的“红色温情”AI魔拍系统。
本报实习记者王雪峰/文 四渡赤水纪念馆供图
2025年6月30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智慧新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