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阅千年:探秘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公园 一城阅遍千年的感悟
创始人
2025-06-27 16:00:51
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27日电 题:一城阅千年:探秘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

中新网记者 陈峰

在黄河“几”字弯北岸,静静伫立着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和林格尔土城子。岁月流转,它曾是汉朝定襄郡的成乐县,见证边疆屯垦戍边的烟火;拓跋鲜卑的铁骑踏来,这里奏响北魏盛乐,谱写民族融合的序曲;唐代时,它以云州都督府、单于大都护府的身份掌管一方;辽金元时期,它又作为丰州振武县、振武城,续写着边疆重镇的传奇故事。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新一批获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林格尔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榜上有名。中新网记者随即踏入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古城遗址,探寻它历经千年积淀的文化魅力。


图为游客穿着古装逛和林格尔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新网记者 陈峰摄

走进和林格尔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身着古装的游客穿梭其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战国袍的飘逸、汉代衣的典雅、唐代服的华贵,与斑驳古迹相互映衬。衣袂随风飘动,历史与现实仿佛在此刻交织,让人仿若穿越时空,回到往昔岁月。

游客马丹妮一边整理着身上的古装,一边分享感受:“我们知道土城子遗址跨越多个朝代,特意选了最具代表性的3个朝代的服饰来这儿。以前这段历史只是书本上的文字,现在身临其境,能更真切、更沉浸地体验过去的时光,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土城子遗址是黄河“几”字弯北岸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市遗址,2000多年来建制从未间断,就像一部生动鲜活的“活态编年史”。遗址内,各历史时期的城址城垣保存完好,8800多米的明城墙蜿蜒如龙,万余件文物承载岁月记忆,3000多座墓葬埋藏着无数故事,无声诉说着文明的密码。

内蒙古师范大学北疆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永志感慨道:“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面积达4平方公里,这么大面积的城址,在北方地区十分罕见。”

从1997年开始,包括陈永志在内的考古工作者们在此开展勘探与抢救性发掘,如今已持续20余年,且收获颇丰,万余件铜器、铁器、玉器、陶器相继出土。其中,中原式的青铜带钩与青铜短剑等器物尤为引人关注。


图为土城子遗址出土的青铜短剑。中新网记者 陈峰摄

陈永志进一步解释:“古人穿厚重衣服时,需要用腰带系束,这就有了带钩。把青铜器做成精美的纹样,和青铜短剑一样,是用来显示佩戴者身份地位的。我们在这儿发现600多件带钩,这说明当时这个地区文化繁荣、经济发达,中原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在这里也得到广泛应用,代表着地区历史发展的进步。”

随着和林格尔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逐渐被外界熟知,和林格尔县正着力将其打造成集科研、教育、游憩于一体的文化地标,为全国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树立典范。


(资料图)图为考古工作者进行勘探研究工作。和林格尔宣传部供图

和林格尔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专班办公室副主任赵强胜介绍:“建设这个公园,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通过公园这种形式,既能让珍贵的遗址文物得到妥善保存和传承,也能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历史遗迹,了解背后的故事。这样一来,能增强大家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推动文化普及教育,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地区文化影响力。”

站在古城遗址上,手摸着坑洼不平的城墙,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老城墙刻着过去的故事,游人的脚步和笑声,又给这里添上了新的印记。(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回顾清朝末年,为了新疆清政府和与俄罗斯的交锋,却在外东北地区选择了轻易放弃,这一历史决策背后涵盖着复...
原创 中... 自古以来,关于三仙山的传说一直深植于人们心中。相传渤海中有三座神山,是仙人居住的圣地,进得岛上即可获...
原创 粟... 提起粟裕大将,就不得不提起淮海战役,这是粟裕指挥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
原创 回... 前言 图 | 李宗仁 新中国成立后,李宗仁看到新中国各方面的取得的瞩目成就,特别是看到新中国在朝鲜...
原创 两... 在解放军四大野战军中,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谁会打仗,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也为当年的将士们所争执不休...
原创 北...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都说世间万物皆有自己的规律,大到浩瀚的宇宙,小到河边的落叶,万...
原创 历... 秦始皇嬴政,秦庄襄王之子。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历史课本里面的古...
原创 百... 前言 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表面的盛世想象之下。我们需要不同的视角,来还原一个朝代的本来面目。百年前,...
原创 毛... 1948年3月,毛主席带领中央机关渡过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此时我国解放战场上的局势已经开始变得明朗...
党史故事 | 老战士张弘道的抗... 浙江省江山市档案馆内珍藏有一本抗美援朝手册,它长约17厘米、宽约11厘米、厚约2厘米,封面印着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