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拼音cí qì,英文china/porcelain)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釉上彩,又称釉上加彩,是指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由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汉代的铅釉陶、唐三彩、宋红绿彩发展而来,创于宋代,兴起于明代。釉上彩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五彩瓷、粉彩瓷、珐琅彩等。釉下彩又称“窑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装饰瓷器。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玉壶春瓶由开始的酒瓶之用,逐渐演变为插花之用,后来也用来作陈设瓷。
梅瓶是传统名瓷,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红色官窑”,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种特定的历史时期,某些特殊瓷厂生产的瓷器,主要包括“文革”期间生产的“毛瓷”、中央机关用瓷以及馈赠国外元首的礼品瓷等。“红色官窑”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直接投资,它的发展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当年“7501”毛瓷的设计者刘平设计了“水点桃花”的装饰纹样,他借鉴中国画的写意没骨形式,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进行第二次点染,下笔准确、轻捷,达到花头娇嫩的效果,清新脱俗,工艺不凡。毛主席对这个花饰非常满意,亲点“水点桃花”方案,作为陪伴自己左右的专用瓷器。从此“水点桃花”也被专用来指代“毛瓷”,亦称“红色官窑”“中南海用瓷”。
在绘图工艺上,毛瓷采用了没骨画和分水填色。中国画,尤其是水墨画,讲究精、气、神,对画的意境有很高要求,因此中国画又有许多画法,没骨画就为一例。没骨画不同于工笔和写意,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分水填色:墨线中含有一种乳香油成分,在填色过程中能根据墨线轮廓将颜色自然分开,称为分水填色,采用分水填色画面层次感强,颜色干净,不会出现 “脏色”现象。
这套瓷器的外饰在风格上力求简洁、典雅、端庄,线条流畅优雅,器形饱满,古朴大方。7501瓷是全手工制作,造型统一。其特点是传统、饱满,加工精细到位。器物上装饰的'翠竹红梅'构图别致。花头的正、侧有度,花苞分布得体。整个画面的造型是由老艺术家黄海云、舒松水勾勒,姿态各异,形态生动。花头、叶子的混水是出自老釉下装饰艺术人员之手,用色浓淡转折相宜,前后有空间感。枝杆用色老嫩有度,花丝、花蕊错落有致,整个画面素洁、高雅。主席用瓷,生气盎然,枝叶疏密有致,花朵大小各异,着色有轻有重,胎细釉润,明快老练,颇具大家风范,当是中国20世纪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艺术点评:
玉壶春瓶,撇口、细长颈、垂腹、圈足运用7501水点桃花技法,洁白瓶身作底,粉色桃花疏密得当,仿若春日桃林。枝叶布局灵动,似随风轻摆,花瓣经“玻璃白水点花形 + 水调彩料二次点染”,达“湿不流,干不枯”,浓淡过渡自然,花蕊点缀添生机,鲜活逼真 。传承7501毛瓷工艺,关联毛主席诗词意境,借桃花意象与精湛技艺,寄寓对主席赞颂与对中华魂的诠释,是工艺与文化融合的载体。喜上眉梢梅瓶小口、短颈、丰肩、瘦底特征,线条刚柔并济,简洁庄重,承袭传统又具独特韵味 。同样以水点桃花技法为主,绘就梅花、喜鹊等元素。梅花姿态各异,花瓣润泽;喜鹊立于枝梢,构成 “喜上眉梢” 吉祥图,画工精细,色彩搭配和谐,凸显春日生机与美好寓意 。借传统吉祥图案,传递对生活的美好祈愿,结合 7501 红色官窑背景与纪念意义,成为承载历史、文化与情感的艺术珍品 。二者成对,既展现 7501 水点桃花工艺的精湛,又因文化寓意与历史关联,是当代陶瓷艺术中诠释纪念情感、传承工艺文化的典型之作,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
以上全部内容为平台主观观点摘录或原创文化广告包装,不代表任何藏品实际价值与真伪鉴定,藏友自行看待与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