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既不言志也不缘情吗—— 《中国诗歌艺术十五讲》札记 | 大洲
创始人
2025-05-13 01:00:50
0

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当看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红、谢谦所著《中国诗歌艺术十五讲》标注为大学课堂实录整理版时,满心期待能从中汲取诗歌艺术的深刻见解,可未曾想,翻开第一章 “古今诗歌定义”,便如鲠在喉,满心困惑与不满。

书中作者对现有诗歌定义采取了近乎全盘否定的态度,言辞之尖锐,观点之激进,令人咋舌。他们将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中关于诗歌的定义贬为 “聊胜于无的勉强定义”,对于古人 “诗言志”“诗缘情” 的经典论述,更是以一句 “诗歌既不言志也不抒情的例子俯拾皆是” 简单粗暴地予以否定。这种不加深入分析、缺乏严谨论证的否定方式,实在难以令人信服。学术研究本应是理性探讨、严谨求证的过程,如此轻易地否定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仅是对学术传统的不尊重,更是自身学术素养不足的体现。

为支撑其观点,作者以卞之琳的《断章》为例,反问 “它言什么志,缘什么情”。然而,这种解读实在是过于片面和狭隘。《断章》虽未直白地表达传统意义上的 “志” 与 “情”,但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张力不容忽视。诗中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短短几句,巧妙地构建出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在 “看” 与 “被看” 的转换中,展现出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蕴含着对人生、对存在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本身就是一种 “志”,是诗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感悟与表达;而诗中所营造的那种朦胧、含蓄的氛围,以及由此引发的读者内心的触动,又何尝不是一种 “情” 的传递?

反观我在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断章》诗赏析,从诗歌的戏剧性、哲理性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了诗歌中 “情” 与 “理” 的交融。《断章》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被无数人欣赏和传颂,正是因为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传递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若如作者所言,诗歌既不言志也不缘情,那诗人耗费心力创作此诗便失去了意义,读者的欣赏与共鸣也成了无稽之谈。

书中类似这种轻薄学术的例子屡见不鲜,作者似乎陷入了 “学术不惊人死不休” 的怪圈。他们为了追求观点的新颖与独特,不惜否定已有的学术共识,忽视诗歌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学术研究应有的客观、严谨原则,也误导了读者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认知。学术研究的价值在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通过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博取关注。

《中国诗歌艺术十五讲》作为一本面向大众的学术书籍,本应承担起传播诗歌知识、引导读者正确理解诗歌艺术的责任。然而,书中这种不严谨、不客观的学术态度,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对读者产生负面影响。希望作者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和写作中,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尊重学术传统,为读者呈现出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学术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资治通鉴有意思》 第22篇 《资治通鉴》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开始,记录了从春秋到...
原创 被... 南宫姓的始祖名叫南宫适(读作kuò,亦称南宫括),是商周交替时期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曾参与解救姬昌,随...
原创 美... 吉尔伯特·杜·莫蒂埃,拉斐特侯爵(1757年9月6日-1834年5月20日),是一位杰出的法国贵族,...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 当地时间11日下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我国2025年申报项目“西夏陵”正...
原创 为... 有人说,纣王死后,人族便失去了天赐的气运,自此世间再无出现过九九人皇,世上只剩下“天子”的称号。 ...
桑弘羊:汉武帝的“理财高手”,... 汉武帝时期,北边的匈奴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打了几十年仗,国库早就空得能跑老鼠了。就在汉武帝愁得睡不...
原创 蒋... 上世纪九十年代,宋美龄在美国接受了某家媒体的采访。作为一位曾在中国历史上风靡一时的女性,宋美龄的生活...
原创 这... 张郃,出生在冀州河间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任丘市那一片儿。早年,他跟着冀州牧韩馥镇压黄巾军,后来袁绍...
原创 外...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19年,徐树铮仅带领4000北洋军,成功收复了曾“独立”七年的外蒙古,震动了整个...
如果岳飞不死,宋会失江山吗? 1140年,河南朱仙镇,岳家军战鼓如雷,金兵阵脚大乱。岳飞挥师北上,距故都开封仅四十余里,中原父老箪...